好文共享
孩子,我哋講廣東話
最近看過一個奶粉廣告,強調的是奶粉裏的特別營養元素,孩子喝了那個品牌的奶粉後,智力發展超群,而超群的表現不是孩子辯才無礙、才思敏捷,或是在藝術和科技上有創造的潛能,而是孩子在一個話劇舞台上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台下的老師和家長一臉欣然。有說奶粉商最能摸清現時本地家長的心態。望子成龍那個「龍」的榜樣便是英語說得流利。
曾經和一個本地朋友的家庭一起吃飯,他們有個可愛的四歲小女孩。在飯桌上,女孩的母親全程用不很流利的港式英語與小女孩談話。我剛開始還以為這是女孩母親在特定的時地訓練孩子語言能力的一種方法,後來才知道這是一種常態。平常在家母親也是堅持和女孩用英語對答。父親和外婆礙於不諳英語,便和女孩說粵語,可是小女孩依然堅持以英語回話,經常弄得父親和外婆抓頭騷耳,不知就裏。為什麼呢?因為女孩自小親近母親,母親對語言的態度令女孩領會到粵語是次人一等的語言,潛移默化,小女孩於是滿嘴英語,拒絕說本地話。先勿論那位母親的英語文法及發音錯漏百出,一個家庭不用母語溝通又如何能表達彼此間真摯的感情呢?這可悲嗎?
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可是相信你不難發覺身邊有不少這樣的父母,為了孩子能在起跑線上賺多一點優勢,家庭生活成了英語語境的訓練場。我理解作為父母親的焦慮,特別在香港這種高度競爭的城市。而且幼兒的外語訓練的確非常重要,這為他們將來探索其他文化、和世界溝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是在練習好英語之前,我們有沒有讓孩子練習好自己的母語?
母語也要練習嗎?是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透過語言來認識外界,更重要的是語言是進行思考的唯一工具。孩子利用自己生活的語言不僅對外在事物有了更準確的認識,並且還能盡早透過與成年人的溝通掌握語言邏輯、思辯技巧。輕視自己母語的結果不僅僅是令到中英文水平一起下降、兩頭不到岸(是的,有研究指出缺乏主幹語言的訓練,學習外語的能力事倍功半。),更大的問題是我們的思考紊亂,邏輯分析力低下,並且對答缺乏自信。君不見香港不少所謂的政界精英,手上無稿,面對傳媒時便吞吞吐吐,毫無魅力可言。那麼你的英語再流利,也只是一個功能語言,而你也只是一個缺乏思想的空殼。
粵語是一個淵源流長的語言(不是方言),它上接漢唐的雅語,下承近代嶺南文化以及西化語言,不僅生動活潑,而又古雅非常。我讀文學時才發覺不論楚辭、漢唐詩及宋詞用粵語來朗誦比近代才出現的普通話要來的自然傳神貼切。事實上,普通話的那些兒化音是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胡兒語」。你試試用普通話及粵語分別朗讀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就知道我的意思。我好懷念上一代的流行歌曲填詞家如黄霑、許冠傑等人的語言才華,歌詞雅俗共賞,深得中文的美麗韻味,連一個笑都可以有「梨渦淺笑」的嫵媚含蓄以及「滄海一聲笑」的氣吞山河的豪邁。記住,那是我們輸出粵語文化如歌曲、影視的黃金時代。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英語當然重要。可是一個城市如果摒棄自己的語言,那麼她的文化便無從發展。如影片「一代宗師」中的一句台詞,我們不能「只見眼前路,沒有身後身」。我們經常强調城市的經濟發展,請大家想深一層,如果有一天我們的低稅率消費市場再也吸引不了內地的「自由行」,我們還剩下什麼?我們的優勢已不是從前「穿膠花」或是加工承造工業的模式,而是應如北歐或西歐發展自身的文化創意產業方為長遠之計。而粵語才是承載本地文化的語言。
所以,請珍惜粵語,和孩子講廣東話。
以下的錄影片段來自一個資深的英語老師 Patricia Ryan,她批評了近年西方一個相當錯誤的概念就是以英語能力來衡量一個人的才學能力,不少學校摒棄了有才識但英語過不了關的精英。事實上,天才如愛因思坦當年也患有讀寫障礙而幾乎綴學。
關於這頁:網頁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文章來自:余愚,刊登日期是:2013-02-14 ,轉載日期是:2013-05-24 。這網頁所載內容純屬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之立場,如發現有任何問題,請讓我們知道。
你可能想瀏覽:好文章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