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烈的學習戰場

在香港讀書,其實是充滿暴烈和「血腥味」——當你聽過或說過無數遍「現今的學生真是條件優厚云云時,請你想一想,十多二十年前,學校是比較祥和,亦沒有什麼老師學生受不住壓力跳樓抓狂的新聞,家長亦甚少抱怨沒錢給子女學習……諷刺的是,我們一直以為自己不斷優化學習質素和環境時,但實情卻是不知不覺的將新一代學子推往地獄中。

入幼稚園都要讀面試班?黐線!

為成功入讀心儀學校,家長要為子女事情作出全天候的準備,似乎已成大勢所趨。但教人吃驚的,是原來這趨勢已蔓延至三歲不到的準幼稚園學生!只要你在互聯網搜尋「幼稚園面試班」,便會發現坊間原來已有大量機構舉辦並推廣這類的課程,令人深深感受到殘酷的競爭,實情已提早至幼童時已告展開。別以為這是小眾有錢人的玩意,這些幼稚園面試班雖然索價數千至近萬元,但依然大受家長歡迎,連場爆滿!

可見哪怕只是選擇幼稚園,家長對名校也有種瘋狂的執著,已達到叫人目瞪口呆的地步!當然,如閣下是家長的話,總會覺得筆者猶如見到大蛇撒泡尿——少見多怪。

除了讀面試班應付幼稚園入學試外,即使子女已經入讀了幼稚園,仍然不安於室,四出走訪其他幼稚園,密謀轉教,就是為了他日部署子女入讀心儀小學作準備……這種過分緊張,你或許可以說是一種病態,但肯定是一種常態!

派不成第一志願如世界末日?病態!

無論小一派位或中一派位,在電視機前我們總會見到以下兩種情況——要麼極樂得忘形大叫,像中了六合彩或有人告知「你原來是李嘉誠的親生子/女」;要麼悲痛得哭崩鏡頭前,彷彿昏迷後醒來知道被人偷走腎臟般……是喜是悲,原來都是繫於子女是否獲派入讀心儀學校而已。

我不是要取笑在鏡頭前表現出至情至性一面的家長和學生,而是深深明白小學或中學派位在他們心目中的份量。事實上,讀書入學,從來都不純粹是孩子的學業問題,更關乎整個家庭的經濟問題、住屋問題,以及夫婦婆媳姨媽姑姐等關係的問題!為了讓子女入讀名校,香港的家長早已勁過「孟母三遷」,無論是花數百萬元買大宅,抑或從豪宅搬進狹小的唐樓單位,都是希望子女能夠身處在好的「學校網」,提升入名校的機會。

就算你是否為人父母,都不難想像到,為子女揀選學校,是一項無論從子女的個人能力、家庭的財力、居住的地理優勢、事前策略和佈署,均需經年累月、苦心鑽研的碩大工程。所以無論最後成功不成功,都總會牽動你和孩子的情緒——只是,才不過是入讀小學,便需要家長押上大半生的積蓄與心力,這又會否是一種最病態式的賭博?

人比人血肉擂台?殘忍!

小朋友要入讀名校,自然要「過五關斬六將」。受歡迎的學校,自然像設下擂台,讓孩子猶如置身羅馬競技場,通過大激鬥來決定最終的勝利者。這種實實在在的弱肉強食的爭競,固然是令家長為何不斷追求提升子女的「戰鬥能力」,以確保孩子能夠勝人一籌,獲得取錄。但這種無止境的要求子女和學生精益求益,卻是將小朋友推向加速衰老,令幾歲人仔已成為「老人精」——例如只會背誦得體但生硬的說話、個個身懷絕技但已為前途憂心忡忡……孩子醒目的背後,往往是沒有童真的沉重。

誠然,這又不能全怪是學校的錯。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不僅存在於大自然的進化,在今日的香港教育界同樣如是。要免被殺校,甚至成為萬千家長景仰的名校,只得挑選精英中的精英,才能確保學校出產的學生,能在公開試或其他學界相關的競賽活動取得好成績,令鑄造名校的「循環系統」得以不斷持續下去,從而繼續吸引最優質的學生慕名而來,並獲得最豐富的資源,讓這名校霸權能一代傳一代。所以你別怪這些名校太無情,把小孩放在互相比較的鬥獸場——人在江湖,從來都是鬥生鬥死。

學校家長學生死鬥中共生?悲哀

在這教育生態圈中,誰是能置生事外的贏家?家長,除面對工作壓力、中年危機外,還要承受著子女巨大的學習壓力。我見過不少已為人父母的朋友,為了子女學習學鬆緊問題,由恩愛夫婦變成怨偶——很大程度上都由當下慘烈的教育現狀所造成。學生的情況更不消說,名校成為昔日科舉考試的延伸,一個讀書人(即所有學生)的前途,基本上與爭入名校劃上等號。小孩從兩三歲開始已被父母重重裝備,表面上是充實和多姿多采的學習生活,實則上是沒完沒了地追趕著投身名校,希望最終能成為不知考取到多少個A級的狀元爺。

學校走向「商業化」的發展,亦把校方、老師、學生和家長的生活和前途綑綁在一起。學生成為一間學校最重要的「業績報告」,在講求業績至上的主流導向下,學校要「跑數」(招收到足夠的學生作客戶),要鬥業績(學生公開的成績),要為自己找出鮮明的定位(要麼成為學業優秀的名校,要麼成為一間體育辯論綠化總之是但也要找一點個人特色)等。學校要繼續生存,就要隨著主流而行,這樣才不會落後於大隊而最終被淘汰……在這人人在死鬥的環境中自顧不暇,誰又有能力故作清高,選擇不走上名校之路?


關於這頁:網頁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文章來自:古永信,刊登日期是:2011-10-08 ,轉載日期是:2012-09-17 。這網頁所載內容純屬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之立場,如發現有任何問題,請讓我們知道。

你可能想瀏覽好文章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