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Go to Schooland Homepage To Schooland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重點分析

小一入學「自行分配學位」是現行小一派位機制的第一階段,這裡將詳細分析申請時要注意的一些重點。如果你想了解整個小一派位機制的概要,請閱讀: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在小學「自行分配學位」這階段,全港所有官立/資助小學(統稱「官津小學」,佔整體學校約九成),會各自把 50% 的學位作為分配,每名學生只可以申請一間小學,但申請不受地區限制。能在這階段成功獲取錄,關鍵在於你所申請的小學的競爭率,及和你一起競爭的學生是不是比你較有優勢。

在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的申請表格裡面(點擊以顯示樣本),只可以填上一間小學。

爭逐自行分配學位,先了解自己的優勢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中所收取的學生有兩大類,分別為「必收類」和「計分類」。

什麼是「必收類」:根據現行制度,官津小學甄選學童,必須先錄取在校就讀學生的弟妹或在校員工子女,這類學童的申請,必然會被取錄,所以叫「必收類」。因為這個原因,這類學生又被俗稱為「世襲生」。在「自行分配學位」中所收取的「必收類」學生,最多佔學校小一學額 30%,如有不足之數,以原本預留作「統一派位」的學額填補。

什麼是「計分類」:學校小一學額的 20% 至 50%,會根據「計分辦法準則」所計得的分數,去決定派位的優先次序,簡單來說,分數愈高,被取錄的機會愈大,用這個方法錄取的學生,叫「計分類」。

以下列出教育局規定的「計分辦法準則」的計算方法。請在甲類條件及乙類條件各選一項,便會知道你子女所得的分數。

類別 條件 分數 挑選
甲類 爸爸或媽媽在該小學的幼稚園部或中學部全職工作,但必須是同一校址。 20分
甲類 哥哥或姊姊在該小學的中學部就讀,但必須是同一校址。 20分
甲類 爸爸或媽媽是該小學的校董。 20分
甲類 爸爸、媽媽、哥哥或姊姊,是該小學的畢業生。 10分
甲類 申請學童是家庭中首名出生的子女。 5分
甲類 以上五項甲類條件也沒有。 0分
乙類 與該校的辦學團體有相同的宗教信仰。 5分
乙類 爸爸或媽媽是該小學主辦社團的成員。 5分
乙類 以上兩項乙類條件也沒有。 0分
丙類 適齡入學(即九月開學時年滿五歲八個月至七歲)。 10分

計分結果:根據上面輸入的條件,你得到的分數是 15 分

按照這計分辦法準則,一個有「關係」的申請者,自然比沒有「背景」的申請者,更大機會被取錄。

然後分析每間學校的競爭形勢

在解釋如何閱讀個別學校的競爭形勢之前,先舉幾個例子,確保你明白以上說明。假定一間小學有 100 個小一學額,按規定「自行分配學位」便有 50 個,而「統一派位」有 50 個,以下有三個實際例子。

學額總數原自行分配原統一派位申請人數必收類申請者計分類取錄統一派位
1005050200104050
1005050200402040
10050502021880

例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人數有 200,其中「必收類」有 10 人,那麼便要從餘下 190 人中,以「計分辦法準則」甄選學生,最後錄取 40 個「計分類」學生。這樣,該小學用完了「自行分配學位」全部 50 個學額,但還有 50 個學額供「統一派位」使用。

例二:「自行分配學位」申請人數有 200,其中「必收類」有 40 人,由於「必收類」多過該校小一學額 30%,那麼 30 個學額從「自行分配學位」中取得,另外 10 個學額需由原本預留作「統一派位」的學額填補;餘下的 160 個申請人中,要以「計分辦法準則」甄選學生,可以錄取 20 個「計分類」學生; 由於 10 個「統一派位」學額已給予「必收類」學生,該小學只剩下 40 個學額供「統一派位」使用。

例三:「自行分配學位」申請人數只有 20,其中「必收類」有 2 人,由於申請人數少於「自行分配學位」,所有申請者均獲取錄,最後留給「統一派位」的有 80 個學位。

在例子一裡,190 人競爭 40 個「自行分配學位」,如果你的「分數」不及其他申請者高,自然沒有機會。

在例子二裡,由於「必收類」申請者已佔用了 30 個「自行分配學位」,這使競爭更加激烈,160 個「計分類」申請者,競爭 20 個「自行分配學位」,而「統一派位」學位只剩下 40 個,有 10 個學位給「必收類」侵佔了。

在例子三裡,由於申請「自行分配學位」少於原本供應的,「計分類」申請者就算只有 10 分,也會被取錄。而且,剩下的「自行分配學位」會留給「統一派位」用,這大大減少了申請的激烈率。

註:官津小學可以在統一派位前,預留數個小一留班位,這些保留學位會從「統一派位」總額中扣除。以上的說明和例子並沒有考慮這一點。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歷年統計資料

我們收集了所有官津小學歷年的「自行收生」及「統一派位」數據,方便你分析每間學校在「自行收生」時的競爭形勢。

每年九月教育局會公布每間小學的自行分配學額數字,這些學額是全部學位的 50%。「自行收生」結束之後,大約到了翌年一月,教育局會公布每間小學的暫定統一派位學額。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學校在「自行收生」時的競爭情況。

例子一:某小學自行分配學額是 75,這表示該小學總共有 150 個學額。「自行收生」結束後,教育局公布該小學只有 56 個學額留給統一派位用,這表示該小學已取錄和預留學額共 150-56=94 個,這也說明該小學在「自行收生」時競爭激烈。

例子二:某小學自行分配學額是 50,這表示該小學總共有 100 個學額。「自行收生」結束後,教育局公布該小學還有 85 個學額留給統一派位用,這表示該小學已取錄和預留學額共 100-85=15 個,這也說明該小學在「自行收生」時,申請人數很少,可說是供過於求。

我們製作了「2023 年度全港官津小學學額分佈」網頁,希望可以幫助家長了解每間小學以往的競爭形勢。此外,在每所小學的資訊頁,都有該小學過去六年的派位數據。

分析總結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是小一派位的第一階段,全港官津小學會各自拿出一半學位給「自行申請」,而每名學生只可以申請一間小學。表面看來,每名申請者都有一半機會獲取錄,但這是錯誤的理解。就拿 2016 年入學的派位數據來分析,申請自行分配學位總人數是 53,678,可供申請的學位總數是 24,273,結果 22,888 (43%) 人獲派此類學位,當中有 11,430 (21%) 人是「必收生」,餘下 11,458 (21%) 人則是按「計分辦法準則」獲取學位,最終還有 30,790 (57%) 人失落於「自行分配」,需要透過稍後的「統一派位」獲派小一學位。由此可見,表面上是 53,678 人競爭 24,273 個「自行學位」,但這些學位有約一半是留給「必收生」的。扣除這些學額,每名申請者實際成功率可能少於 30%,如果加上按「計分準則」所得的分數不及同校競爭者高,成功機會更是微乎其微!另外,留意獲派人數最終不等於可供申請的「自行學位」總數,原因有二:一是有些學校會「超收」,即是動用了留作統一派位的學額來滿足「必收生」需求;二是有些學校會「收不足」,即是沒有足夠人數申請「自行學位」。

總括來說,自行分配學位是小一派位的第一階段,每年只有約四成人獲派此類學位,其餘六成人需要參加俗稱「大抽獎」的「統一派位」。能在自行階段一擊即中的,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必收生」,二是「分數高」,三是申請「非熱門小學」。

因為很多學校只接納在「自行」及統一派位時,都選擇該學校為第一志願的申請人叩門。


關於這頁:網頁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參考資料來自:教育局網頁,網頁更新日期是:2023-11-17,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我們的聯絡電郵是:schooland@itn.com.hk。

你可能想瀏覽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統一派位重點分析小學的種類及分佈

Go t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