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條例》,任何一間院校、組織或機構於任何時間同時向八名或以上的人士,又或任何一天向二十名或以上的人士,提供教育課程,必須向教育局註冊為一間學校。以下列出最新註冊的學校、註冊日期及其地址。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明日放榜,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同學可按志向和個人所長選擇適合的升學途徑。他說,不論升學、就業、創業,每一次嘗試都是成功和成長的機會。政府會不斷提供多元出路與支持。 李家超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指政府為文憑試考生提供優質多元升學出路,資助大學和自資院校共提供超過22,000個學額,約為今年文憑試日校考生總數的一半。此外,全日制副學位課程、應用教育文憑、職業訓練局基礎課程文憑和職專文憑共提供37,000個學額。 考生也可以選擇職訓局酒店及旅遊學院、中華廚藝學院、國際廚藝學院、香港建造學院、勞工處展翅青年就業計劃等其他課程。 有意在內地或海外升學的學生,文憑試資歷獲全球超過1,000間院校認可。考生可按志向和個人所長,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升學途徑。 李家超表示,完成文憑試,代表完成中學學習階段,這本身已是一件有特別意義的事。只要曾經盡力,同學們熬過的夜晚、流過的汗水,都代表他們完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階段。他說,六年中學生涯,同學們收穫的不單是知識與成績,更有老師的教誨、同學的友誼,這些都是伴隨同學們人生的珍貴財富。 他續指,文憑試是人生旅途的其中一站,而非終點,旅途有時順風、有時逆浪,惟方向比過程更重要;不論同學們成績如何,選擇升學、就業、創業,甚或探索更多可能性,每一條路都有其特色和機遇,每一次嘗試都是成功和成長的機會。 政府會不斷為同學提供多元出路和支持。
照顧者資料庫試行計劃明日實施,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強調,低收入照顧者一旦入院,其領取的津貼將不受影響。 孫玉菡今日出席電視台節目訪問後會見傳媒時說,低收入照顧者倘若入院,其津貼會獲酌情處理,即使不確定要住院多久,當局仍會確保其可領取相同津貼金額。 至於被照顧者,可能是長者或殘疾人士,或需要送餐或暫託,相關服務不設收費;如需經濟援助,也會獲得協助。 孫玉菡形容照顧者資料庫為一個動態的高風險資料庫,未來會逐步擴大,他期望能擴至覆蓋全港,只要覆蓋網夠細密,就能做到「走在悲劇前」。 他指出,社會福利署可掌握的數據庫中,本港每四名65歲以上長者,約有三人正領取不同形式的津貼,這些資訊讓當局掌握長者是獨居、雙老或跟家人同住,以及其個人狀況、住址等資料,涉及百多萬人。 他表示,當局將評估現有資源的優先次序,並判斷是否需要先為高風險個案提供協助,例如從不參加長者地區/鄰舍和活動中心等人士,又或其環境特別差者,當局會設法及早幫忙。相關長者是否正有子女提供照顧或鄰居幫忙照顧等,當局也需要知道。 他說,照顧者資料庫的工作開展下去,不只要動員社福界的力量,而是整個社會的力量,包括義工、宗教團體和並非政府資助的社福團體。
受熱帶氣旋丹娜絲殘餘帶來的暴雨和狂風雷暴影響,明日天氣情況預計持續惡劣,教育局宣布,所有日校明日停課。原定明日辦理中一入學註冊手續的日期改為本月14日,即下周一。 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因應天氣情況的發展發放最新資訊。停課決定為確保學生安全,並考慮到全港學校已陸續放暑假,停課對學生的學與教實際影響較少。 另外,中一入學註冊手續原定今明兩日於獲派中學辦理,考慮到家長或已安排今日前往中學註冊,今日全日的原定註冊安排維持不變。如家長選擇今日為子女向獲派中學註冊,應留意天氣情況和注意安全。基於安全考慮,家長不應帶同子女前往中學註冊。 明日辦理註冊手續的日期將改為本月14日。如家長當日未能親自或授權代表前往子女獲派中學辦理註冊手續,可聯絡獲派中學,或致電2832 7700或2832 7740聯絡教育局學位分配組,以便作出適當的註冊安排。 此外,社會福利署轄下提供幼兒中心、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及學前兒童或小學生課餘託管服務的單位明日不會開放。市民如有需要,可聯絡有關中心或服務單位尋求協助。 民政事務總署在需要時會即時啟動緊急事故協調中心,並為有需要臨時住宿人士開放臨時庇護中心。 渠務署已為全港約240個容易因淤塞而引致水浸的地點進行特別檢查和清理工作。若市民發現街道水浸,應盡快致電24小時渠務熱線2300 1110向該署報告。 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呼籲市民繼續保持警覺,在惡劣天氣情況下遠離河道、斜坡等危險地方,停止所有水上活動,並留意政府發放的最新消息。
教育局表示,2025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派位結果明日公布。 該局表示,本年度有48,011名學生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95%學生獲自行分配學位或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85%獲自行分配學位或獲派首志願學校。 獲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當中,68%學生獲派首志願學校;在統一派位階段,91%學生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74%學生獲派首志願學校。 參加中一派位的應屆小六學生明日必須返回就讀小學領取派位證和入學註冊證,並於周四或周五前往獲派中學註冊。 當局呼籲家長和學生以平常心面對派位結果。 查詢可致電2832 7740或2832 7700聯絡教育局學位分配組。
教育局表示,在2025至26學年,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及公民科內地考察將分別推出89個及28個行程及計劃供選擇。 自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後,已有20多萬名學生參與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及公民科內地考察,親身見證國家的發展和成就,拓寬視野並深化對國家的認識。參加內地交流考察的教師及學生對活動的評價都十分正面。 以下是教育局副秘書長陳碧華7月4日在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發表的文章: 教育局一直致力推動學生參與內地交流及考察活動,旨在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深入了解國情,親身體驗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以及見證國家最新的發展和成就,提升國民身分認同,並抓緊國家發展一日千里帶來的機遇。在2025至26學年,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及公民科內地考察將分別推出89個及28個行程及計劃供選擇,詳情已載於教育局今天向學校發出的通函第93/2025號及第94/2025號。學生內地交流及考察的學習意義明確,自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後,已有20多萬名學生參與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及公民科內地考察,親身見證國家的發展和成就,拓寬視野並深化對國家的認識。 親身體驗 深化學習與個人成長 內地交流考察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除了深化課堂所學之外,更促進個人成長。公民科內地考察的行程活動緊扣課程內容,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感知國家的發展脈動。學生不但有機會親臨西安兵馬俑、重慶抗戰遺址紀念館等遺跡,正確認識國家歷史;也可藉參訪山東高鐵組裝地點、貴州天眼等現代化建設項目,見證國家的先進科技,為國家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此外,行程中融入了「紅色資源」的學習元素,如安排學生到訪江西長征第一渡、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等地深入學習,讓他們感悟革命先輩的奮鬥歷程和精神,厚植愛國情懷。行程亦包括參訪內地學校的活動,有效促進兩地青少年相互溝通,增進友誼。 參加內地交流考察的教師及學生對活動的評價都十分正面,普遍認同內地交流及考察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對學習活動和行程安排亦感到滿意,成果令人鼓舞,充分展現了有關學習活動的成效,肯定了內地交流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裨益。不少學生表示,有關經歷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知識,還讓他們準確認識國家的歷史和發展,並與同伴建立了難忘的回憶。(相關學生的感言、文章、報道等,詳見專頁一及專頁二。) 優化安排 讓學校更靈活規劃人手 在審視過往安排及聽取學校意見後,為讓學校更靈活地規劃人手安排,學校可因應實際需要,委派助理教師或教學助理隨團。他們必須曾接受相關訓練、具備隨團經驗,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和照顧學生需要,並最多只可佔全體由學校委派的獲資助隨團教學人員數目的20%(以四捨五入為準)。假設參加考察團的學生人數為113名,隨團教師應為12名,在新安排下,學校可以在當中安排最多兩名助理教師或教學助理(12 X 20% = 2.4)隨團。在符合人手比例要求的情況下,學校亦可在嚴格遵守相關指引的前提下自費安排額外學校人員參加。上述安排將有助學校更順利執行計劃,令學生進一步了解國家發展,達到計劃目的。 安全為重 緊密監察及到位支援 師生安全向來是籌劃交流活動的首要考量,教育局和參與學校皆高度重視,要求所有活動參與者均須遵循《戶外學習指引》及《境外遊學活動指引》中相關的規定。針對公民科內地考察,教育局要求承辦機構在出發前舉辦到校簡介會,向師生詳細說明應對突發事件的方法,並派發內地考察學習手冊,為參加者提供各種情況下的應變指引,以作參考。所有參與交流及考察的學生必須依循相關指引,並嚴格遵守學校規定。此外,教育局與承辦機構及學校保持緊密聯繫,密切留意各團的進行情況,以及按需要提供支援。憑藉多方協作及嚴謹的規劃與監察,內地交流及考察得以安全有序地進行,令數以十萬計學生可以安心地學習。 秉持初心 堅守教育價值及使命 教育局一直強調,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及公民科內地考察活動的教育價值極高,教育局將更堅定不移,秉持初心,與學校及承辦機構攜手合作,持續推動及優化學生內地交流及考察活動,確保學生享有結合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的寶貴學習機會,培育他們成為有擔當、有視野,愛國愛港愛家的新一代,將來回饋社會,貢獻國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編隊訪港,多間學校的學生今日獲安排到航空母艦山東艦參觀,可在甲板上近距離觀賞艦載戰鬥機殲-15、直-9和直-18直升機等。有參觀的學生讚嘆國家軍事發展一日千里。 山東艦連同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導彈護衞艦運城艦組成的編隊昨日抵港,進行為期五天的訪問。 在山東艦上舉行的學生參觀活動,沿途有官兵向學生講解該艦裝備,並設置不同打卡點供拍照留念。學生又可試穿不同顏色的工作服,想像自己置身航母上不同崗位。 參與活動的段同學表示,最希望參觀殲-15T戰機,因為他覺得龐大的戰機竟能飛上天空,十分神奇。他說,能夠到山東艦參觀,十分開心和榮幸,艦上設施展現國力的強大,令他感到很震撼。 寧同學表示,比較喜歡航空,以及艦載戰鬥機殲-15,也有玩軍事電子遊戲,對於航母山東艦訪港,感到既高興又榮幸。 山東艦上校軍官楊英楠說,為了更好地向香港同胞展示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強大的海軍實力,來港前精心準備這幾天一系列開放日,還有文化展示和武器裝備展示等,希望香港同胞喜歡這些環節,並能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更加愛國。 山東艦二級上士高妍則指,能夠跟隨山東艦到訪香港,心情非常激動。 部分學生和青少年制服團體獲安排在昂船洲軍營參加國防知識講座,進一步了解國家海軍。參與講座的周同學表示,可以親身見識在書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他十分期待。 山東艦中尉軍官高翔表示,講授效果非常好,同學們都很熱情,在講座後回答問題,答案準確率甚高,可見他們對國防講座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主持2024至2025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頒獎典禮,頒授卓越教學獎予12位教師、新秀教師獎予兩位教師、創新教育獎予三位教師。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則向12名教師頒發嘉許狀。 李家超致辭時說,本屆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的獎項聚焦中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價值觀教育三個重要範疇。獲獎教師具備堅實專業知識,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啟智潤心,照顧不同學生需要。 本屆獎項增設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新秀教師獎和創新教育獎。李家超表示,獲新秀教師獎的教師堅守立德樹人的使命,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獲創新教育獎的教師則以創新思維結合電子科技,促進學生成長。 李家超向在座教師表達三個期許,分別為心繫家國,培養愛國愛港接班人;德才兼備,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變革創新,善用科技探索新教育模式。他指出,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培育有正確價值觀、慎思明辨,具備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能力的人才,對香港至關重要。 下屆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本月7日至10月3日接受提名,涵蓋體育學習領域、STEAM教育、課程領導三個主題。
首屆數字教育周旗艦活動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今日舉行,為教師、研究人員和教育界人士提供平台互相學習,並分享在教育領域中運用人工智能的見解。 高峰會由教育局、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理工大學英文及傳意學系、香港教育城合辦。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說,教育局會透過四大重點領域落實數字教育,分別為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和技能、加強數字教育相關的教師專業培訓、優化數字教育基建、擴大跨境和國際合作。 她同時呼籲持份者,包括政府、教育機構、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合作優化資源,集思廣益,將數字教育的影響最大化。她又強調人際聯繫在學習中不可替代的角色,鼓勵與會者明智地運用人工智能賦能個人、建設社區,並建設一個更具智慧、更加聯通的學習世界。 高峰會今日起一連四日在理大舉行,首兩日內容包括主題演講、專題討論、論文發表和教學示範,其後兩日的會後工作坊系列將舉辦多場多元主題的工作坊和技術匯展,並由多間教育科技供應商示範最新的人工智能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
教育局公布,第四屆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完成遴選程序。420間中學提交的814份有效提名中,342名學生獲大學發出直接錄取通知,其中335人接受錄取。 局方表示,參與計劃的八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為獲推薦學生安排面試,並仔細考慮各人特質。在今年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布前,各大學向342名學生發出直接錄取通知,接受錄取的335名學生9月會入讀所選的資助學士學位課程,涵蓋學科範疇廣泛。 第四屆獲直接錄取學生人數持續增加,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感謝各中學及各大學對計劃的支持,以及肯定學生的多元才華,並為香港培育更多未來人才。她指,多元人才關係香港的未來發展,政府一直重視培育年青人,致力優化教育制度,創造多元發展空間,讓學生在不同領域充分發揮潛能。 此外,2025至26學年起,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可各自提名經此計劃正式取錄並在藝術、體育及/或社會服務方面表現超卓的學生,獲取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的多元發展獎學金。獲獎者可在四年修業期內每年獲發放$10,000獎學金,無須通過經濟狀況審查。 下一屆直接錄取計劃將開放予應考明年文憑試並於同年9月升讀學士學位課程的中六學生報名參加,詳情容後公布。
教育局今日舉行慶祝《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心繫家國聯校國民教育活動匯演,展示本學年心繫家國活動的豐碩成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為活動主禮。 卓永興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一直着力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與「一國兩制」方針相契合的主流價值觀。 他指,政府去年4月成立由政務司司長出任主席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目的就是加強市民對國家和中華優秀文化的認識與認同,並有系統地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心繫家國3.0聯校國民教育系列正是教育界仝工積極回應這政策、攜手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典範。 他期望學生能將從心繫家國活動中獲得的知識與體會,內化為正確的價值觀,再轉化為行動力,積極實踐愛國愛港的精神,立志成為有理想、敢擔當、富香港情懷和國家觀念的新一代。 本學年心繫家國聯校國民教育活動參加人次超過四萬。除了師生,部分活動也邀請家長、不同界別的專才和公眾人士參與。活動內容涵蓋中華文化體驗、非遺技藝學習、視藝與創科展覽、與國家政策接軌的主題比賽、專題探究等,讓學生親身領略中華文化的底蘊,從中培養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今日的匯演是心繫家國3.0系列的壓軸活動,約2,000名辦學團體、學校議會、校長會、學校和家校會代表參與,約300名學生參與演出,包括聯校升旗隊進行升旗禮和中式步操,以及音樂、舞蹈、舞龍舞旗和粵劇表演,展示豐碩的學習成果。
關於這裡:網頁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資訊來自教育局、政府新聞網及各大報章網站,資訊每日定時更新。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妥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我們的聯絡電郵是:schooland@itn.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