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聞

最新註冊學校

根據《教育條例》,任何一間院校、組織或機構於任何時間同時向八名或以上的人士,又或任何一天向二十名或以上的人士,提供教育課程,必須向教育局註冊為一間學校。以下列出最新註冊的學校、註冊日期及其地址。

  • 2024-03-15 騎士數學精英教育中心: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3樓303—304室
  • 2024-03-15 德風教育中心(天一):新界天水圍天秀路8號天一商城1樓1026號舖
  • 2024-03-14 翹楚英才教育中心(油麻地):九龍油麻地彌敦道490—492號盤谷銀行大廈7樓702室
  • 2024-03-14 Bloom Science Education Center:九龍黃大仙鑽石山龍蟠街3號荷里活廣場地下G105及G106號
  • 2024-03-12 遵理學校(沙田):新界沙田瀝源街6號瀝源邨瀝源商場1樓109號舖
  • 2024-03-12 明師教育中心(東涌):新界大嶼山東涌海濱路12號藍天海岸商場地下10號舖
  • 2024-03-12 數學思維教室(石門):新界沙田石門安群街3號京瑞廣場1期2樓261號舖
  • 2024-03-11 博進教育中心:九龍油麻地砵蘭街61-63號長盛中心5樓B室
  • 2024-03-08 數學思維高中教室(旺角):九龍旺角彌敦道580A號周大福商業中心5樓501室
  • 2024-03-08 燃亮教育中心:九龍油麻地彌敦道430—436號彌敦商務大廈5樓C室

想了解更多香港的註冊學校?請使用:全港註冊學校資料大搜查


美通社提供的教育新聞

升學天地 Schooland 夥拍 PR Newswire 美通社,為你送上環球最新的教育情報。請使用這連結加載:最新環球教育新聞


人力委員會支持招商引才工作

2024-03-18 香港政府新聞網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主持第三屆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代表分別向委員介紹招攬人才和招商引資的成果和工作計劃,並與委員交流意見。 政府2022年12月起推行一系列搶人才、留人才的措施。會議上,委員欣悉各人才入境計劃推行至今反應踴躍。截至今年2月底,各計劃共收到逾25萬宗申請,批出約16萬宗,逾十萬名人才已抵港,遠超政府原定每年吸納至少3.5萬名人才的目標。 人才辦會繼續主動積極從世界各地招攬人才,並於今年5月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宣傳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推動大灣區內人才流動和發展機遇。 委員也欣悉引進辦至今接觸逾200間企業,繼去年10月公布約30間重點企業落戶或擴展在港的營運,本月將迎來第二批約20間企業。連同第一批重點企業,它們將在香港投資逾400億元,創造逾1.3萬個就業機會。 整體而言,委員認同本屆政府採取搶人才、搶企業的新策略,並欣悉人才辦和引進辦的工作取得良好成果,助力增強本港競爭力。 陳國基表示,政府會繼往開來,招攬更多優秀人才、引進更多重點企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本港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大的動力。

高才通獲批人才質量並重

2024-03-18 香港政府新聞網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截至上月底,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已接獲超過七萬宗申請,批出五萬多宗,四萬多名高才已經抵港。 以截至去年10月來港已超過半年的高才為受訪對象的調查發現,五成多受訪高才表示已在港就業,已就業人才主要投身金融服務、創新及資訊科技、商貿等行業,並從事管理和專業工作居多,非常切合本港「八大中心」和專業服務的發展方向。 他們的月入中位數為五萬元,遠超全港中位數約兩萬元。約四分一高才的平均月入為十萬元或以上,約一成更達20萬元或以上。 而高才通計劃的獲批人士普遍年輕,年齡中位數只有35歲,低於全港中位數48.5歲,為本地勞動人口注入新血。他們去年全年帶同約三萬名子女來港定居,近九成為14歲以下。 香港出生率低,陳國基希望他們長遠在港落地生根,成為本地勞動力的生力軍。 他又說,根據調查推算,高才通計劃為香港帶來的直接經濟貢獻每年達到約340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他們帶動本港經濟增長的實力和潛力不容忽視。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3月18日在《香港01》經濟高峰論壇的致辭全文: 尊敬的于品海先生(《香港01》創辦人)、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開心今日能與各位政商界翹楚共聚一堂,出席《香港01》舉辦的經濟高峰論壇。今日的主題,剛才于先生都有提及,就是「百年大變局中的香港經濟」,我認為十分合時,因為各位政商界人才匯聚一起,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我覺得對香港非常有用。 當然,經濟與我的工作其實沒有直接關係,因為基本上不屬我的工作範疇;不過人才就屬我工作範疇的一部分,人才與經濟可以拉上關係,我今日想就人才方面與大家分享一些資料。談及人才,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而對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來說,人才當然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資源。相信大家都留意到,本屆政府相當重視培育本地人才,並在我統籌下全力落實搶人才、留人才的新策略,為香港增添經濟活力。 隨着世界各地的人才爭奪戰越來越激烈,本屆政府由前年起,推行一系列主動積極招攬人才的措施,豐富本港金融、貿易、創科等不同行業的人才庫,目的是促進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我們現時有很多不同的人才入境計劃,除了將它們拆牆鬆綁外,亦新增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高才通計劃。 由前年年底推行至今,各項計劃的反應都十分踴躍---坦白說,有些出乎我們意料。截至今年2月底,即實行了約一年,我們已共收到超過25萬宗申請,批出約16萬宗,超過十萬名人才更已來到香港,較我們原定每年吸納至少35,000名人才的目標高出很多。這些人才無論來香港工作還是定居,我們不會計算短期者,例如看一場球賽或一場演唱會,那些都不計算;我們計算的是來港逗留一年或以上者,我們共收到超過25萬宗申請。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字,反映內地和世界的人才都對香港很有信心。 借今日論壇機會,我想與大家分享我們推行高才通計劃的一些成果。高才通計劃所吸納的對象,主要是高收入的人才和來自世界百強大學的畢業生。截至今年2月底,如我剛才所說,所有計劃加起來共收到25萬多宗申請,單是高才通計劃已接獲超過七萬宗申請,批出五萬多宗,約四萬多名高才已經抵港。 為了更好了解他們落戶香港的情況,勞工及福利局針對截至去年10月來港已超過半年的高才進行了訪問調查,看看他們情況如何。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今次調查結果令我們十分鼓舞,整體上有三大特點。 第一,是達致質量並重。量方面,就如我剛才所說,高才通計劃人才無需事先獲聘,也可申請來港,有兩年時間在這裏尋找發展機遇。我們很開心見到,有五成多受訪高才指已在港就業,其餘亦表示正搵工或計劃創業。 至於質方面,這些已就業的人才非常切合本港「八大中心」和專業服務的發展方向。他們主要投身金融服務、創新及資訊科技、商貿等行業,並以從事管理和專業工作居多。他們月入中位數高達五萬元,遠超全港中位數約兩萬元。事實上,約四分之一高才的平均每月收入高達十萬元或以上,約一成更達至20萬元或以上。 第二,是增添年輕活力。眾所周知,香港和世界各地很多經濟體一樣,都面對勞動人口老化的問題。香港出生率很低,以大城市來說,我們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地低。去年公布的出生率是0.9,即每一名女士平均一生只生育0.9個嬰兒;前一年的更差,是0.77。如果要香港人口不變,出生率要2.1才合理,但已經不可能達到,所以我們要依靠外來人才來港,將來勞動人口才不至於大幅度下降。 另外,香港亦是全世界數一數二人均壽命長的地方,我們稱為「happy problem」。人均預期壽命方面,男士約80歲、女士約86歲,所以我們人口老齡化情況非常嚴重。 通過高才通計劃的獲批人士普遍年輕,年齡中位數只有35歲,這很重要,只是30多歲,低於全港中位數48.5歲,正能為本地勞動人口注入很多新血。 而除了高才自己外,他們有不少更攜同配偶來港。單以去年全年計,這些配偶就有超過兩萬名,而普遍非常年輕,至少超過一半是40歲以下。他們亦可就業,當中大多從事較高技術的工作,月入中位數約三萬元,同樣高於全港中位數。 另外,最值得我們高興的,就是這些高才去年全年帶同約三萬名子女來港定居,近九成是14歲以下。香港出生率很低,我們希望他們長遠能在香港落地生根,成為本地勞動力的生力軍。 第三,是促進經濟增長。我們根據調查所得,以抵港高才連同配偶的就業和收入數據作為基礎,推算高才通計劃能為香港帶來的直接經濟貢獻,經計算後得出每年達到約340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他們帶動本港經濟增長的實力和潛力,都不容忽視。 當然,除了搶人才,我們亦全力留人才。為了留住各地人才在香港長遠發展,我們去年10月底成立實體的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專門為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協助他們落地生根、盡展所長。 而同樣重要的,是構建一個讓大家安居樂業、百業興旺的環境。我們訪問很多高才和來港人才,問他們喜歡香港甚麼、為何申請來港,他們的答案主要有幾方面。第一,很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前景;第二,香港的低稅率;第三,這很重要,他們覺得香港安全,安全是他們留港發展的重要考慮,這點我們原先沒有想到。大家都會考慮能否賺錢、機會有多少,但亦覺得安全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我們正進行《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工作,于先生都有提到。我想全世界都知道,就第23條立法是憲法上必然要做的事。其實可以這樣說,香港以往一直都沒有意識到國家安全可以受到如此嚴重的威脅,尤其是2019年。我想在2019年之前,大家可能未必想像到香港會變成這樣,所以當時大家沒有將第23條立法視為重要一環。 當然,我們看到2019年的情況很嚴重,國家立刻頒布落實《香港國安法》;接下來,我們就第23條立法,完善香港整體基本安全保障,這點很重要。有了這個保障後,我相信我們未來的工作方向一定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全力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政府現正全力推動第23條立法的工作。我們很希望,亦殷切期待,當第23條立法完成後,香港變得安全,我們與各界繼續團結一致,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希望在世界百年大變局中讓香港這顆東方之珠更璀璨奪目。 最後,我祝願《香港01》經濟高峰論壇圓滿成功,各位身體健康、事事順利。多謝大家。

學習體驗獎勵計劃接受申請

2024-03-14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年度資歷架構學習體驗獎勵計劃明日起接受申請,23個推行資歷架構行業的從業員可參加,5月31日截止。 教育局表示,計劃旨在讓業內持續學習、表現出色的從業員通過參與本地或世界各地舉行的學習活動增廣見聞,認識行業最新發展,擴闊視野、拓展網絡,藉此實現個人和事業目標。計劃今年的主題為「陪你去得更遠」。 從業員可參與計劃下的學習活動,包括比賽、研討會、交流會、展覽會、考察團等。參與本港學習活動的獲獎者可獲一萬元獎金,香港境外學習活動獲獎者則可獲三萬元。 計劃舉辦至今吸引超過2,300名從業員申請,逾700人獲獎。逾六成獲獎者參與香港以外的學習活動,其餘約四成則參與本地學習活動。

會展招聘活動提供近四千空缺

2024-03-12 香港政府新聞網

勞工處本周四至周五將於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及開拓新機遇招聘會,為求職人士提供近4,000個職位空缺。 逾80間機構參加招聘會,其中逾20間屬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參與機構,提供約400個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職位空缺,包括會計師、審計員、運營數據分析師、教師、助理經理、培訓生(租務/推廣/個人金融/企業金融)、新媒體推廣主任、資訊科技招聘顧問和數碼營銷專員等,並以不低於月薪18,000元聘請合資格青年。 2022至24年獲頒學士或以上學位的香港居民可以申請有關空缺。  60間其他機構則於會場設置櫃位,進行即場招聘,共提供逾3,500個不同行業的職位空缺,其中近2,000個來自空運及運輸、飲食和酒店業,職位類別包括人力資源主任、助理市場傳訊經理、管理實習生、會計主任、航務操作主任、助理化學師、職業治療師、電腦程式員、行政主任和文物修復助理等。 這些即場招聘的職位中,逾90%為全職空缺,大部分月薪介乎14,000元至24,000元。過半數職位空缺不需相關工作經驗。 招聘活動於上午11時至下午5時30分在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3G舉行,費用全免,下午5時截止入場。

孫玉菡深圳晤輸港勞務合作企業

2024-03-11 香港政府新聞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訪問深圳,與輸港勞務合作企業會面。 孫玉菡先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吳坤生、深圳市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李麗蓉、深圳市商務局副局長葉文戈共進午餐,介紹香港勞工市場和經濟的最新情況,並就各個優勢互補的合作範疇交換意見。 下午,孫玉菡與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和各商務部門領導,以及當地輸港勞務合作企業代表交流座談,了解粵港經貿和勞務合作的最新情況。 孫玉菡表示,特區政府會與內地相關部門做好管理監督工作,透過建立常設機制保持溝通,保障在港工作輸入勞工的僱傭權益。 此外,孫玉菡也參觀深圳市人才集團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對外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視察當地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各產業所需的人才和支援服務,傍晚返港。

蔡若蓮結束澳洲訪問行程

2024-03-09 香港政府新聞網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日結束澳洲訪問行程返港。行程結束前,她在珀斯到訪當地大學,了解澳洲高等院校發展,以及在墨爾本與商界代表會面。 蔡若蓮今日在墨爾本向當地商界代表推廣香港作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優勢。她說,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在持續投放資源下,香港成為唯一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令人引以為傲,也反映當局追求卓越學術成就和成為國際典範的決心。 去年施政報告制定全面藍圖,致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蔡若蓮指出,各項措施反映特區政府決心吸引人才、提升高等教育界的多元和國際化,以及為全球學生提供優良學術發展機會,她期望更多海外人才來港升學。 此外,蔡若蓮昨日與墨爾本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榮譽教授John Hattie、院長Field Rickards會面,討論優化教師教育的措施和方向。 轉往墨爾本前,蔡若蓮周四在珀斯與西澳州培訓及勞動力發展、水務及勞資關係部長Simone McGurk會面,了解澳洲發展職業專才教育的經驗,並探討如何推動校企合作以回應市場的人力需求。她亦與西澳州教育、原住民事務、公民與多元文化事務助理部長 Yaz Mubarakai會面,就吸引和協助留學生到當地升學的配套措施交換意見。 其後,蔡若蓮到訪西澳大學,了解該校招收國際學生的工作,以及香港和澳洲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情況。 蔡若蓮也在當地出席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舉辦的午宴,向不同國家的大學代表介紹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優勢。她致辭時表示,文憑試的發展一直與時並進,是香港優質教育的品牌,也在國際獲廣泛認可。考生可以文憑試成績直接報讀非本地大學,不但受在香港就讀本地課程的學生歡迎,也吸引在香港就讀非本地課程的學生和中國內地及其他地區的學生報考。

蔡若蓮澳洲出席教育年會

2024-03-06 香港政府新聞網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日在澳洲珀斯出席2024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年會暨展覽,與國際高等教育領袖交流,並向海外夥伴推廣香港作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優勢。 年會主題為「以亞太地區夥伴合作創造可持續效益」,蔡若蓮以「在香港升學」為題發表演講。 她說,香港乃充滿活力、宜居和中外文化薈萃的多元國際都會,具有獨特魅力。香港也是全球唯一擁有五所公帑資助大學名列世界百強的城市,香港高等教育界高度多元化且享譽全球,資助大學約五分一學生和三分二教職員來自香港以外超過100個國家或地區,是理想的升學目的地。 她指出,香港兼享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雙重優勢,匯聚大量人才和資源,提供大量合作交流機會和創新平台。她強調,政府將全力推進建設香港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目標,全力支持本港各大學加強與世界各地學府在學生交流和學術研究的協作和聯繫。 蔡若蓮又參觀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獲教資會資助設立的香港館,了解各公帑資助大學自政府去年10月宣布增加非本地學生限額後,積極拓展國際網絡和招收來自更多不同地區學生來港升學的宣傳推廣工作。 此外,她參觀展覽場內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設置、向海外大學代表推廣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攤位,並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交流專上教育的發展和推廣情況。 蔡若蓮三日前展開澳洲訪問行程,在悉尼與當地的香港學生會面,了解他們在澳洲的學習生活,鼓勵他們畢業後回港發展事業。 她翌日與新南威爾斯州技能、技術與繼續教育及高等教育部長Steve Whan會面,討論香港和澳洲的高等教育合作、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和發展應用科學大學等多項教育議題。 蔡若蓮昨日到訪悉尼大學,與大學領導會面,討論招收和支援海外學生、發展應用學位課程、培訓中小學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教師。她明日繼續珀斯行程,周五轉往墨爾本。

李家超北京與港生交流

2024-03-05 香港政府新聞網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下午在北京出席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舉辦的「肩負使命 共創未來」2024在京港生座談會,與在京學習的香港青年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他致辭時說,特區政府一直全力促進香港與內地文化交融、民心相通,他期望香港青年積極向當地人宣傳香港,鼓勵更多內地人到香港旅遊、求學,以至發展事業。 他又勉勵香港青年繼續努力發揮自身所長,在國家的廣闊空間大展所長,並擔當香港與內地合作的重要橋樑,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 李家超今晚返港。

孫玉菡訪閩 增進人才政策交流

2024-03-05 香港政府新聞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繼續福建福州訪問行程,先後拜會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民政廳,以及省政府外事辦公室。 孫玉菡由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陪同,拜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洪長春,就引入和支援外來人才的工作交換意見。他介紹特區政府一系列搶人才、留人才和提升競爭力政策措施,指人才辦致力吸引海內外人才來港,並提供一站式支援,協助他們在香港長線發展。 他續說,人才辦將於5月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宣傳香港國際人才樞紐獨特優勢,推動大灣區人才流動和合作。 之後,孫玉菡拜訪民政廳副廳長歐陽曉波,了解當地安老服務規劃,並探討如何應對人口高齡化對長期護理服務的挑戰。 他指,廣東和福建與香港在社會、經濟、交通等方面關係密切,大部分在內地養老的香港長者居於兩省。特區政府推行多項可攜現金援助措施,涵蓋綜援和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高齡津貼和長者生活津貼;截至1月底,分別約25,500和2,500名在粵閩兩省養老的香港長者受惠於有關措施。 離閩前,孫玉菡拜會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兼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黎林,並共進午餐,介紹香港勞工、人力與福利政策最新發展。

建築公司清盤 當局關心工友福祉

2024-03-02 香港政府新聞網

建築公司馮祥記清盤,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勞工處高度關注事件,已有專線供工友諮詢;工友如遇遣散、未獲支付工資等問題,也可通過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取得協助。 馮祥記直接聘用約120名員工,另牽涉二判、三判。孫玉菡今日為一個活動主禮後會見傳媒時指,政府會了解事件所涉工友人數,以及他們所需的協助,又已聯絡相關工會,一同檢視有沒有工友需要當局幫助。另一方面,工友如遇困難,也可向勞工處求助。 另外,被問及二元乘車優惠,即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的檢討方向,孫玉菡重申,此計劃是德政,政府一定不會取消,而現時受惠的群組也會繼續受惠。然而,因人口老化和公共交通工具票價上升,政府會檢視計劃和聽取大眾的意見,以增加計劃的財政可持續性。當局會按財政司司長要求,在今年內完成檢討。

關於這裡:網頁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資訊來自教育局、政府新聞網及各大報章網站,資訊每日定時更新。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妥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我們的聯絡電郵是:schooland@itn.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