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聞

最新註冊學校

根據《教育條例》,任何一間院校、組織或機構於任何時間同時向八名或以上的人士,又或任何一天向二十名或以上的人士,提供教育課程,必須向教育局註冊為一間學校。以下列出最新註冊的學校、註冊日期及其地址。

  • 2023-12-06 壹伙教育中心: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79號中國五礦大廈8樓802—805室
  • 2023-12-01 高優教育中心:新界屯門業旺路101號弦海1樓108號舖
  • 2023-11-30 I-math Education Centre (ma On Shan):新界沙田馬鞍山鞍駿街1號馬鞍山中心地下A19號舖
  • 2023-11-30 明師教育中心(天水圍):新界天水圍天秀路8號天一商城3樓3086號舖
  • 2023-11-29 The English Academics Education Centre:香港銅鑼灣邊寧頓街17號邊寧頓商業中心8樓
  • 2023-11-28 The Spanish Academy Education Centre: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80號堅雄商業大廈4樓402室
  • 2023-11-27 大衆教室(牽晴間):新界粉嶺一鳴路23號牽晴間購物廣場地下G35號舖
  • 2023-11-24 Monkey Tree English Learning Center (maritime Square):新界青衣青敬路33號青衣城1期1樓110號舖
  • 2023-11-23 騰翔教育中心:新界青衣青裕新村6號地下
  • 2023-11-22 I-study Learning Center (fo Tan Station):新界沙田火炭樂景街2—18號銀禧薈4樓401號舖

想了解更多香港的註冊學校?請使用:全港註冊學校資料大搜查


美通社提供的教育新聞

升學天地 Schooland 夥拍 PR Newswire 美通社,為你送上環球最新的教育情報。請使用這連結加載:最新環球教育新聞


陳國基視察在校課後託管服務

2023-12-07 香港政府新聞網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今日到訪深水埗聖公會聖安德烈小學,視察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的推行情況。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隨行。 陳國基先聽取校長介紹參與計劃學童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和單親家庭學童的不同需要,營辦機構聖雅各福群會代表則介紹本學年至今提供的服務。 陳國基到課室了解學童在導師指導下在校接受功課輔導和溫習的情況,又與學童和家長交流,欣悉部分家長在兩個月內重投職場。陳國基一行其後到禮堂與學童一同參與小組遊戲,鼓勵他們藉此提升社交能力和紓緩學習壓力。 陳國基視察後會見傳媒時表示,本屆政府的扶貧策略是精準扶貧,把資源投放在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施政報告提出2023至24學年推行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聚焦支援弱勢社群家庭,特別是單親家庭。 他說,樂見學童在學校完成功課和溫習,回家後有更多時間玩樂,親子關係也得以改善。家長尤其是母親照顧子女的壓力大減,能夠騰出時間上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進一步提升社會勞動力。 他續說,施政報告提及希望有50間小學參與計劃,可惠及3,000名學生,至今已有51間小學參與。

非聯招專上課程明起接受報名

2023-12-06 香港政府新聞網

教育局宣布,應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生明日起可登入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E-APP),預先報讀2024至25學年大學聯合招生辦法以外的全日制經本地評審副學位和學士學位課程。 首輪申請至明年5月20日,次輪申請期為明年5月24日至7月8日。 約30所專上院校及其附屬學院參與新一輪E-APP,課程包括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下的副學位課程、為修讀香港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學生提供的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下大部分合資格課程。 E-APP為免費電子報名平台,申請者只需填妥一份申請表,便可報讀大部分聯招以外的專上課程。院校可在文憑試成績公布前有條件錄取合資格學生。 學生使用E-APP報名前,可在自資專上教育資訊平台(Concourse)瀏覽院校資料。Concourse網站臚列各院校的資訊,包括學費、入學資格、收生學額、過去收生成績、畢業生統計數據等。 

蔡若蓮東京研討教育制度

2023-12-06 香港政府新聞網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日在日本東京大學出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亞洲區結果發布研討會,與其他地區代表討論教育的未來路向。 研討會約500人參與。在專題討論環節,蔡若蓮分享香港教育制度如何關顧學生學習和福祉。她表示,2022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的結果確認香港教育制度優越。在教育平等方面,香港在高學術成就的國家或經濟體系中排名第二,顯示家庭社經背景對香港學生的表現影響極少。 她指出,教育局致力優化課程,積極推行不同的學生成長計劃,培養學生的正向思維和抗逆力。教育局也協助學校透過全校參與模式和跨專業合作,提供全面的學生輔導和支援服務。此外,局方推廣家校合作和家長教育,並加強跨界別合作,幫助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 她補充,教育局會與各持份者合作,為學生建立支援網絡、營造接納與關愛的校園文化,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昨日,蔡若蓮禮節性拜訪日中友好會館理事長小川正史,又與在日本就學和工作的香港學生和青年會面,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蔡若蓮昨日與在日本求學和工作的香港青年會面,了解他們在日本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明日她將禮節拜會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以及與埼玉市教育委員會教育長竹居秀子會面。蔡若蓮也會參觀埼玉市市立大宮國際中等教育學校。

港生數學科學能力遠高於國際水平

2023-12-05 香港政府新聞網

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2022(PISA 2022)結果公布,教育局表示,香港學生的數學、科學和閱讀能力表現穩定,整體成績持續高於國際平均水平。 PISA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策劃,每三年舉行一次,評估15歲學生的數學、科學和母語閱讀能力。去年舉行的評估共有81個國家或經濟體系參與,5,907名來自163所中學的學生參與香港區測試。 教育局表示,PISA旨在評估學生是否掌握未來生活所需的知識與技能,而非測試他們在特定學校課程內容的表現。儘管去年評估時,香港經歷第五波疫情,學校剛恢復半天面授課堂,當局仍堅持參與是次測試。因各界一直共同努力支援學生學習,即使面對各種挑戰,學生仍能在評估中有良好表現。 數學能力方面,香港得分540分,遠高於472分的國際平均水平,排名保持在第四位。 科學能力方面,香港由上屆第九位升至第七位,分數也從517分上升至520分,遠高於485分的國際平均水平。 母語閱讀能力香港名列第11,較上屆的第四位下跌,分數從524分降至500分,仍高於476分的國際平均水平。 教育局表示,會與研究團隊深入分析,對症下藥,針對該年齡群組的學生在疫情復常後的閱讀興趣和能力,加大力度並以多元化策略支援學校,推動學生從閱讀中學習。 在教育平等方面,香港在高學術成就的國家或經濟體系中排名第二,顯示家庭社經背景對香港學生表現影響極少。結果再次確認香港教育制度優越,能為所有學生提供優質和平等的教育機會,促進社會流動。 教育局讚賞學生在數學和科學能力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當局會參考評估結果,檢視現有學與教措施,尤其在閱讀方面制定針對性策略,提升學生能力。

蔡若蓮赴日出席學生能力研討會

2023-12-04 香港政府新聞網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明日前赴日本東京,出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亞洲區結果發布研討會,並出席專題討論環節。 行程期間,蔡若蓮將到訪當地學校和教育單位,以及與在日留學的香港學生會面。 蔡若蓮星期五返港,她離港期間,副局長施俊輝署任局長。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安排公布

2023-12-04 香港政府新聞網

教育局公布,參加2024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小學明日可領取《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學生如非就讀於參加派位的小學,其家長可向教育局學位分配組索取申請表。 家長會透過其子女就讀的小學收到兩份紙本申請表。如欲為子女申請官立、資助、按位津貼中學、參加派位的直接資助計劃中學的自行分配學位,須於明年1月2日至16日向有關中學遞交申請。 如家長已登記成為中一派位電子平台用戶並以智方便+綁定帳戶,則可於明日起透過平台瀏覧升中選校的相關資訊,並於稍後時間遞交自行分配學位申請和查閱申請結果。教育局鼓勵家長透過電子平台向中學遞交申請表和個別學校要求的其他文件。 局方表示,家長收到的兩份電子或紙本申請表,分別代表選校的優次意願。家長不應向學校表明選校意願,學校也不得查詢有關次序。家長切勿向多於兩所中學遞交申請表,否則申請會作廢。此外,家長也切勿同時經電子平台和以紙本申請表為同一名子女遞交重複申請。 教育局指出,自行分配學位申請不受地區限制,家長選校時應先充分認識學校,了解其辦學理念、傳統特色、宗教、收生準則、發展和運作等,衡量與子女配合與否。 家長可參考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明日發布的最新《中學概覽》或學校網頁提供的相關資料,也可向小學借閱《申請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手冊》。 成功申請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不會經統一派位獲分配學位。如學生獲選為正取學生,家長會於明年3月27日透過電子平台或學校收到通知。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派位結果,將於明年7月9日與統一派位結果一併公布。

學界國安常識挑戰賽啟動禮今舉行

2023-12-03 香港政府新聞網

為配合明日國家憲法日和明年4月15日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律政司、保安局、教育局和香港善德基金會合辦全港學界國家安全常識挑戰賽,今日舉行啟動禮。 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像致辭。他期望學生通過比賽更深入理解《香港國安法》和總體國家安全觀,同時學習《憲法》與《基本法》的知識,並將比賽所學、所感向親友分享,成為國家安全教育的推動者,為維護國家安全作出貢獻。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主禮時指,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基石,市民尊重和遵守國安法律,不單是法律責任,也是應有之義。學生在求學時期認識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可及早培養國民身分認同,並正確理解公民責任。 一同主禮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政府在國安教育方面推陳出新,是次比賽結合律政司的專業法律知識、教育局的學校和學生網絡,以及善德基金會舉辦校際比賽的經驗,他期望能將國安教育做得更深入,覆蓋面更廣。 全港學界國家安全常識挑戰賽分為小學組和中學組,分為隊際賽和個人賽。隊際賽有54間中、小學校出線半準決賽,角逐冠軍寶座。 啟動禮和比賽精華片段今日起至明年4月中逢星期日晚上10時30分於HOY資訊台《家國天下》節目播出。

改建隔離設施供青年培訓

2023-12-02 香港政府新聞網

青衣前社區隔離設施經改裝後將再度服務社群,成為青年制服團體舉辦升旗和步操培訓的場地,預計明年初接受申請。 香港青少年軍總會團員率先試用新場地,進行步操和升旗訓練。團員認為場地寬廣,適合進行隊列和升旗訓練,日後改建完成更擁有完善配套設施,可吸引和容納不同青年制服團體舉辦多元交流活動。 善用原址 設施完備 香港青少年軍總會高級培訓主任黃詠恩表示,除了隊列和升旗訓練,一般訓練和興趣活動也可在這裏舉行。 她舉例指,歷奇、露營、紮作之類的訓練要在廣闊的平地進行,這裏正好符合條件。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表示,日後場地還會設置籃球架、羽毛球網、乒乓球桌等,團體可舉辦不同類型體育和康樂活動,善用社區資源。 中央支持 別具意義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署理首席助理秘書長(青年事務)韓文彬期望場地不單為青年制服團體提供額外的訓練場地,還能夠讓年輕人認識青衣社區隔離設施較獨特和具象徵性的歷史意義。 青衣社區隔離設施是中央協助特區政府建造的九個隔離設施之中,首個完成的項目,僅需七日便交付特區政府啟動運作。韓文彬希望團體使用場地時,向青少年介紹方艙設施的歷史和源起,讓他們更了解在抗疫期間,中央政府如何大力支持香港抗疫,從而提高青年人的國民身分認同。

三層應急機制應對學童自殺問題

2023-12-01 香港政府新聞網

政府表示,新冠疫情對市民精神健康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學生也不例外,他們適應復常後的生活面對較大挑戰。有見近期學生自殺個案呈上升趨勢,醫務衞生局、教育局、社會福利署即日至明年1月在全港中學推行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協助學校及早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盡快提供適切支援,築起更堅固的安全網。 三層應急機制的第一層是協助學校及早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或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務求提供及時和適當的介入。學校應透過校內的跨專業團隊檢視有精神健康需要學生的情況,優先照顧和輔導有較高自殺風險者,並提供適時協助,以及尋求專業輔導或治療。 機制的第二層是政府以跨部門、跨專業、跨界別合作的方式組織校外支援網絡,為學校在短期內增強外援。如學校人手不足以應付學生的需要,教育局會協助將個案轉介予社署統籌及安排的校外支援網絡隊伍跟進。該隊伍會盡快接觸有關學生和安排跟進,包括透過個人、小組或線上形式提供評估、支援和輔導等應急介入服務,也會因應個別學生的需要轉介其他服務。 第三層則是由校長轉介有嚴重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至醫院管理局精神科服務。經分流及甄別後,如情況緊急,醫管局會優先處理。此外,醫管局會設立一條專為校長而設的電話諮詢熱線,提供專業意見。 教育局已向全港中學發信通知詳情。政府會密切檢視機制的運作情況。 另外,為加強家長對子女的支援,教育局會與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18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和各區地區校長聯會合作,於本月9日舉行家長講座。教育局也會每年定期舉辦家長「守門人」訓練,持續積極推展家長教育。

特區政府歡送航天工程代表團

2023-12-01 香港政府新聞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四天訪港行程今日下午結束,特區政府在禮賓府舉行歡送儀式。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儀式上表示,代表團訪港播下增進民族自豪、探索科學科技和鼓勵追逐夢想三顆重要種子,將在此茁壯成長。 李家超感謝代表團應邀訪港。他指,代表團現身說法,展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歷程、輝煌成就,以及他們貢獻國家的熱情,讓人深深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的驕傲和重大責任。 李家超又說,代表團的分享燃起不少香港年輕人對航天科技和科學探索的熱情,也向香港社會展示砥礪奮進、勇於擔當、遇強越強的堅毅意志。他相信,香港人可在國家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所長,追逐理想。 他指,他和香港市民都熱切希望港產太空人的夢想可以實現,為國家航天科技項目注入香港力量,為國家建設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代表團團長林西強致辭時指,將按計劃推進第四批航天員選拔,爭取在年底取得結果,以回應香港同胞的關切,並推進與本港教科界的交流。 林西強續指,青少年是將香港建設為世界創新科技中心的生力軍,代表團希望李家超提到的三顆種子能在青少年心中發芽、開花和結果。 代表團訪港期間出席多項活動,與不同界別人士和市民見面交流,包括創科界、大中小學師生等。代表團也出席全港歡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大匯演,以及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揭幕,與香港市民分享國家航天事業發展屢創高峰的喜悅。 李家超向林西強致送輯錄代表團在港活動的相冊,以作留念。

關於這裡:網頁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資訊來自教育局、政府新聞網及各大報章網站,資訊每日定時更新。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妥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我們的聯絡電郵是:schooland@itn.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