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Go to Schooland Homepage To Schooland

幼稚園教學法系列之六

其他教學法概論

除了主流的教學法,我們還常常聽到一些較為冷門的教學法,這些教學法並非完全沒有被香港幼稚園所採用,而是多以輔助教學的形式,融入在幼稚園的實際教學之中。

奧福音樂教學法

主張:透過兒童對音樂感官的經驗,勾起他們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本能及創造力,從而認知新的事物。

創始人卡爾.奧福(Carl Orff)是二十世紀著名的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他提倡以音樂、舞蹈、戲劇、文學、圖畫等多種不同藝術類型,讓幼兒體驗探索事物。奧福音樂教學法與達克羅采、高大宜及鈴木教學法並列為20世紀四大主流音樂教學法,許多幼稚園在上音樂課時,都會用此教學法啟蒙幼兒的音樂智能,如靈糧堂幼稚園、保護兒童會屬下的幼稚園等。此外,許多音樂學習中心也會採用此教學法。此教學法在台灣非常流行,故香港的奧福音樂教材課本大多都是來自台灣。近年,靈糧堂幼稚園陳曾建樂校長創立了「香港奧福音樂協會」,該會致力本土幼師培訓,令奧福音樂教學法在香港得到推廣。

全語文教學法

主張:將語言視為溝通系統的一部分,不視之為不同技能,而是將語文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一起學習。

語言教學方法由1990年代開始興起,教育目的是改進語文教學。雖然全語文教學的運動,在外國被視為字母拼讀法(Phonics)教學的反思,但當這種教學法概念引入中文教學時,其內涵及意義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全語言教育在中文的對應,是只需認識漢字,無需學習字的架構、聲符之類的額外資料。教學方法是根據孩子的學習興趣,設計不同教學活動及遊戲,增強聽、講、讀、寫的文字理解能力。香港大多幼稚園會將此教學法應用在英語教學方面,如香港創價幼稚園、約克中英文幼稚園等。在香港,全語文教學法在小學課程中的應用比幼稚園更為廣泛。

瑞吉歐教學法

主張:看重想像和創意,以孩子的興趣為依歸,不贊成設定固定課程,鼓勵在摸索和實踐中建構知識。

教學法源於意大利,1991年曾被美國《新聞周刊》評為世界十大最佳學前教育教學法之一。始創人路易斯.馬拉古齊(Loris Malaguzzi),尊重小朋友的興趣,認為以專題教學形式,更能鼓勵互動交流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或專題研習是在師生的互動中逐漸產生,教學具頗多彈性。學習主題取材於孩子熟悉的事物,學習地點也不只局限在教室,會隨教學主題而轉換,藉此激發學童創意及探索精神。香港似乎很少幼稚園全面推行瑞吉歐教學法,但最為廣泛應用的教學法「專題研習」深受其影響,許多學校其實把其教學精神滲進課程中,好比老師在觀察學生表現後,加以文件詳細紀錄,便是瑞吉歐教學法的重要元素。

皮亞傑教學法

主張:強調了解兒童才能教育兒童,在不同的階段提供不同的學習材料及教學方式,才能使教學達到良好效果。

瑞士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透過心理實驗記錄兒童的認知發展,將兒童看成建造個人知識的小哲學家和小科學家。他深信孩子們不是一張張等待被填滿的白紙,而是主動建構知識的人,老師扮演的不只是傳授知識的角色,還是創新者與研究者,應讓孩子依循自然規律茁壯成長。學校應設置引發思考、增長智慧的學習環境,鼓勵兒童自行探索,從中自然獲取知識。此教學法有點艱深,較少教學規範和實際操作模式指引,但對傳統的教育思維模式及其他教學法都有著強烈衝擊和深遠影響。

高廣度教學法

主張:以幼兒為主導,老師只擔任學習夥伴,藉詳細的觀察及記錄掌握學生學習進展,並利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引導思考,刺激主動學習。

又名高瞻學齡教育課程(High/Scope),由大衛懷特博士(Dr. David Weikart)於1960至1970年間所領導的教育研究基金會發展而來,採用了皮亞傑的教育理論,學習過程強調計劃、實踐及檢討。鼓勵由小朋友主動安排自己的活動和學習方式,按照個人興趣選擇學習內容,透過思考、探索和實踐,以及修正困難的整個過程,比較原訂計劃和實際情況的落差,從而學習知識並累積下一次成功的經驗。啟思幼稚園、寶血幼稚園等採用此教學法。

沃道夫教學法

主張:利用天然環境及藝術欣賞力令小朋友自然發展,強調訓練十二種感知力,致力培養終身追求知識的意欲,從小便設定人生方向。

源自德國,1919年由奧地利科學家盧道爾夫.石太納(Rudolf Steiner)創立,他認為人的意識是以七年為一個周期作階段性發展,配合人的意識發展規律,針對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來設置教學內容,進行深層意識的教育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長。強調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的平衡和諧,重視提供優美的校園環境,因此設有農場是沃道夫學校的一大特色,傳統的沃道夫學校都會設在郊外。基於地少人多的天然地理環境因素,使此教學法的發展在香港受到限制。

發現教學法

主張:提倡讓幼兒透過自行發現事物,引發學習興趣。

又名「角落教學法」,由美國人理學者布魯納(Jerome Bruner)創立。教學法最特別的地方,是老師將教室劃分成數個角落,按幼兒興趣分別在各個角落設定不同主題,放置吸引學童興趣的玩具、教具、圖書等,供學童自行取放操作。在玩耍中達成學習目的,誘導幼兒主動學習,並透過觀察幼兒的反應,了解他們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適時從旁鼓勵啟發,使其人格和智能得到均衡發展。如今香港幼稚園普遍採用了「角落」的設計,幾乎每間幼稚園課室都有玩具角、益智角、圖書角、美勞角、積木角等類似設置。

(教學法系列完)


關於這頁:此文由親子教育作者周碩向「升學天地」網站提供,刊登日期是:2014-11-29。這網頁所載內容純屬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之立場,如發現有任何問題,請讓我們知道。

你可能想瀏覽幼稚園選校指南幼兒教育家長必讀

Go t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