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
0至6歲該做甚麼?
在香港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大多幼兒四歲起便要開始為寫字做功課而奮鬥,無憂的童年往往因激烈的學業競爭提早結束,是禍是福可待日後分曉,但如何讓小朋友既能保持競爭力的同時,也不會因求好心切而打消學習興趣,則是當下急不容緩的事。家長都是過來人,應該深諳逼迫無法造就天才的道理,成就孩子的秘訣在於誘導自發的積極性,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而主動追尋的路才會走得穩當、走得長遠。教育之路需要的是耐力,起跑時的瞬間爆發力雖然精彩,卻很難持久。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哪些遊戲活動應該鼓勵0至6歲的幼兒多作嘗試,從而寓學習於娛樂。
0至3歲
允許自由探索
0至3歲是成長階段的探索期,小朋友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與新鮮感,會運用感官——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來感受這個世界。不少家長為了避免發生危險或沾染細菌,禁止小朋友接觸某些事物,例如不准進入廚房、不准玩水、不准在地上爬等等,這個階段他們必須透過探索來學習,過多的禁忌形同枷鎖,無形中抹殺了學習機會。我們應該提供安全的探索環境,然後鼓勵小朋友多作嘗試,過程中的挫折也是另類學習;家長規限太多,不但打擊探索自主性和求知欲望,也阻礙學習發展。
建議活動︰多元感官學習
讓小朋友利用各種感官,從多層次、多方位接觸事物,進行多角度學習。例如吃水果時,讓他們先辨色、聞香、觸摸、輕敲、嚐味……用各種自由方式感受每種水果的獨有特性。
正面欣賞鼓勵
在鼓勵小朋友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學習欣賞他們的表現,這是家長在教養過程中常會忽略的問題。比如說,將掉在地上的餅乾撿起來就吃,不要馬上批評這是不愛乾淨的行為,倒要先讚賞珍惜食物的可貴精神,然後再解釋掉在地上的食物被弄髒了,吃了可能會引起肚子痛的後果。通情達理的解釋,不會使小朋友覺得自己常常做錯事,減少挫敗感之餘,也不會打擊他們嘗試新事物的積極性。
建議活動︰支持創意想像
讓小朋友擁有自由的發揮空間,如小朋友將一些物件畫得不合邏輯,不要立即武斷地指正畫錯了,而應先了解創作動機,他們很可能會有些別具一格的想法,況且創意本身無所謂對錯,許多事物的出現,都是源自天馬行空的想像。
爭取親子時間
許多父母都會認為,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是對孩子愛的表現,其實並不盡然。0至3歲的幼兒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緊密的親子關係更勝堆積如山的玩具。父母陪伴時既可灌輸生活常識,也能透過相處了解成長細節,萬一發現問題也好儘早解決。別以物質作為減少陪伴的補償,父母能時常陪在身邊最能令小朋友感到滿足,特別是年幼的那些,親子之愛是金錢換不到的東西。也只有在身心滿足愉快的情況下,小朋友才能健康發展、積極學習。
建議活動︰陪伴遊戲閱讀
選擇遊戲還是閱讀反而不是重點,幼兒特別渴望家長關注與陪伴。無論工作多麼忙碌,家長都應盡可能抽出某段固定時間陪伴孩仔一起遊戲,用這段時間讓他們窩在父母懷裡聽故事或聊聊天,都是簡單卻美好的做法。
4至6歲
結合日常生活
必須讓小朋友意識到學習與他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數字、中英文字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知識,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並非父母或老師要為難他們的苦差。一旦小朋友明白了箇中道理,會自發地吸收知識,積極性便不成問題。在生活中小朋友遇到困難,家長也不用急著幫忙解決,如扣鈕、穿鞋這類自理的瑣事,不讓他們自己做等同剝奪學習機會。
建議活動︰街道辨字遊戲
家長帶小朋友外出時,可隨時隨地為小朋友講解廣告或路牌上文字和數字的意義,例如許多幼兒容易混淆數字「6」和「9」,字母「b」、「d」或「p」、「q」不分。不妨利用外出玩耍時的好心情,幫助克服學習上的這類小障礙。
切勿敷衍提問
4至6歲的小朋友正值邏輯思維迅速發展的階段,基於好奇心的驅使,他們會凡事追問,發問過程既能刺激邏輯思維,也能提高學習積極性,絕對不要不耐煩而敷衍了事。回答提問的同時,還應思量小朋友提問的原因,藉此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潛能,針對性給予更多引導和協助;當遇到家長也不懂的事情,可邀請小朋友共同尋找答案,他們會樂意之極。
建議活動︰類比日常事物
增強邏輯思維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讓小朋友進行類比:如路牌之間的異同,火車與港鐵的分別,大巴與小巴的不同,計程車和私家車的區別,渡輪與郵輪的差異等等,如此類推。
學習不分深淺
家長對子女愛護有加,注重培養的父母更是時刻不忘培養閱讀興趣,有些望子成龍心切,給他們閱讀深奧的書籍,有些則怕小朋友看不懂,挑選過於淺易的讀物。到底哪種做法比較好呢?其實學習不分深淺,重點在於興趣,知識是由探索的經驗累積得來,家長扮演好協助者的角色便可,當小朋友興趣濃厚,求知慾會促使他們主動探求知識。
建議活動︰親子床前故事
臨睡前父母的床前故事是最佳的親子時間,同時也是培養學習積極性和閱讀習慣的好方法,了解他們的興趣之後,即使是過深的內容也不妨深入淺出的講解,目的不是在於馬上消化書中內容,而是藉此引發深入探究的興趣。
著眼優點長處
小朋友成長過程中犯錯或沒把事情做好是正常不過的事,家長心態應著眼於長處,欣賞犯錯背後的動機。比如說,小朋友寫字不美觀,家長要做的不是努力幫他們擦掉重來,而是肯定他們用心書寫的認真態度,這樣才不會喪失繼續努力的動力。負面的言語不但會造成傷害,也會在潛移默化之間,使小朋友的能力在無形中被釘上了不良標籤,這些種在下意識裡的陰影,他日想要抹去可不容易。
建議活動︰把握機會教育
搶著按電梯樓層號碼或開關門是許多小朋友常犯的毛病,家長在制止這種行為前,最好先肯定他們幫忙按電梯的用心是正面的,然後再說明這麼做可能引發的潛在危險,例如不小心就會夾到別人之類。4至6歲已能明白簡單道理,當他們心服口服自然會修正行為,否則即使當下服從也心存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