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遲遲不開口說話?

自嬰兒出生,為人父母者無不引頸以待,期待小寶貝開口講話的那一刻早日到來,這種心情所有父母都深有體會。可是,一旦小朋友過了一歲仍未懂得說話,許多父母便不禁開始焦急起來,擔心孩子會不會出現語言遲緩,或者其他問題。這種擔憂雖說是人之常情,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全球發展遲緩兒童比率只佔 6%-8%,語言遲緩的兒童始終還是佔少數,不必過分杞人憂天。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會略有差異,不宜未待專家證實,便胡亂猜疑,不放心可求助專業醫生或言語治療師。

處於「潛意識學習」

在小朋友智力和聽覺正常、神經和大腦無傷害的情況下,幼兒一般會在一歲半左右開始運用簡單詞彙,兩歲半左右便能開始以簡單語彙和句子表達,三歲就能運用較複雜的句式。

幼兒發音進度參考表:以下列出四個階段的語言發展進度,以作參考。

兩歲
如果還不會叫爸爸、媽媽,或發出 b 和 m 音,建議向專家查詢。
兩歲半
能發出 a、e、o、u,以及簡單的 d 音,也能清楚表達一些單字音,如:碟碟、哥哥、雞雞等。
三歲
清晰的發出車車、牀牀、蝦蝦等 c、s、l、t 音,並能清晰的說出切切、梨子、拉、你、雪糕、數字 6 等等。
三歲半
85% 的兒童都能完全掌握母語的所有發音,如果小朋友還有許多音未能掌握,家長就必須警惕,需要在孩子四歲前盡快看醫生尋找問題根源。

有一部分幼兒,智力和理解力正常,但卻遲遲不開口講話,這又是為甚麼呢?有幼教理論認為,當幼兒停留在「潛意識學習階段」的時間特別長時,也會造成推遲開口說話的時間。「潛意識學習」是指嬰幼兒在沒有意識思維干擾的情況下,迅速學習身邊所有的事物,此時記憶力特別強,只要重複幾次所學便能轉化成長期記憶,這種學習方式比有意識學習要快及強得多,這也是嬰幼兒學習能力特別強的原因。少數資優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反而比一般幼兒遲,那是因為他們停留在「潛意識學習」的時間比較長,迅速及大量吸收知識的時間較多,遲開口講話反而使他們比普通孩子學得多、學得快。潛意識學習能力約在三歲後,會因意識發展而急速下降。

許多家長擔心小朋友不開口講話的主要原因,多是因為自閉症的其中一項特徵也是不肯開口講話。其實,自閉症孩童除了不講話,眼神及肢體語言都會顯得拒絕與人交流,而且患童情緒脾氣不穩定,還會呆望不斷旋轉的物體等等,並非只是光憑不講話就能斷定的,若小朋友除了不開口講話之外,並無其他病徵,則不用太過擔憂。

家人影響語言發展至深

兒童口部肌肉與語言發展關係密切,口部肌肉發展若出現障礙,會令小朋友說話力不從心或吐詞不清。不少現代家長為了貪方便或加快小朋友進食速度,往往會用食物剪刀剪碎食物,然而卻較少關注到這麼做會減低幼兒口腔肌肉的練習機會,結果導致延後了幼兒說話的時間。恐怕這是許多父母都始料不及的吧?因此,照顧過周的家長們,應及早減少使用食物剪刀,別讓小朋友們把口肌和牙齒功能「荒廢掉」。除此之外,嬰幼兒長期啜食奶嘴,也可能影響說話發音的能力,這些細節與幼童遲遲不開口說話都有間接關係。

家長是與幼兒接觸最密切的人,自然也是影響他們最深的人。成人生活中與孩子的對話模式,肯定會影響小朋友的語言發展。由於幼兒懂得的字彙不多,有時又急於想表達自己的感受,結果愈心急愈講不出話來,或者把話講得結結巴巴,出現類似口吃的表現,此時若父母有耐性,不斷使用簡短易懂的字眼,不疾不緩地作正面示範,態度輕鬆而非苛責,那麼對幼兒的語言發展就是良性的鼓勵。一般來說,在整個幼稚園階段,講話不流利都算正常;上了小學之後,隨著同儕的互動,語言能力會迅速增強,到時家長反而要面對不斷發問的「煩惱」了。

外語干擾母語學習

眾所周知,學習語言需要適當的語言環境刺激,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可是,香港有個怪現象,就是家傭比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還要多。家傭受命事事照顧周到,幼兒往往毋須主動表達便可得到想要的東西,使他們經常處於缺乏言語互動的景況之中,無形中減低了開口說話的意慾,這對正處於語言發展黃金期的幼兒來說,恐怕不是好事。此外,主要照顧者沒有積極誘導小朋友主動表達,也是引致幼童語言發展緩慢的另一原因。我們不應該期待家傭能像母親那樣,擁有與生俱來的母性,不斷自言自語般,將母語不斷重複地灌輸給孩子,這種天職絕非家傭能取而代之的。

還有一種情形也會拖慢幼兒的語言發展,那就是在沒有掌握母語前,過早學習另一種或多種外語,導致語言環境過於複雜。由於幼童太早學習三數種語言,對事物似懂非懂之下,在無法完全掌握其中一種語言的情形下,就容易出現語言混亂,因而延遲了開口說話的時間。建議學習外語的時間放在幼兒基本掌握母語之後更為恰當。

外語干擾母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