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贏在起跑點」成為魔咒

「贏在起跑點」如今仿如一道「魔咒」,遵循而為之者被視為「怪獸家長」,視之若無物又可能被指責不懂學前教育。甚至連家長沒給幼兒報讀 playgroup 都會心生欠疚,擔心孩子會不會比別人欠缺了些甚麼。整個社會風氣如此,要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恐怕真的不容易。然而,當我們仔細剖析「起跑點」到底是怎麼回事,或許所有的迷惘能一掃而空。

起跑點無從比較

被視為「怪獸家長」的最大特點,就是逼迫小朋友不斷地在學術的道路上更上層樓,卻忽視了小朋友本身的能力和興趣。有些小朋友資質不差,但卻缺乏學習興趣;有些願意學習,能力卻又有限。如果家長忽視實際狀況,一廂情願地將過高的期望加諸在小朋友身上,結果很可能不是反叛對抗,就是壓力太大,做出一些反常行為,兩者都不是愉快的結果。說到底,家長要按小朋友的實際情況擬定適當的教育規劃,並且要具備接受「孩子可能是資質平凡的普通人」的勇氣,那麼便能擺脫「贏在起跑點」的魔咒。

老實說,每個人一出生,「起跑點」已大致注定,比如個人資質、家庭背景、家教模式、經濟條件等等,再加上成長過程中的人生際遇,拼湊成我們現在的模樣,然而除了人生際遇不可預測之外,其他的早年成長環境基本上是無法扭轉的,如果這些條件優越的話,人生「起跑點」已經超前,反之則必然落後。雖然現實是殘酷的,可是我們也不必因此灰心,因為人生是場馬拉松,最後勝利鹿死誰手,僅靠起跑快了一點是不足以決定勝負的,由此得知,是否「贏在起跑點」,根本不是重點,甚至可說是一種「存在的錯覺」。

許多人往往還會忽略一點,每個人的人生馬拉松到底是在跟誰比呢?答案其實是——自己,只要想通這一點,便會豁然開朗。人終其一生要挑戰和超越的是自己,不是要跟別人比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贏了誰才能算是真正的贏呢?每個人的起點和終點原本就不一樣,根本無從比較。

強扭的瓜不甜

說一個「人算不如天算」的真實故事給大家聽。

故事的男主角從小到大,讀書成績年年全校第一,一直都是父母的驕傲,在幾兄弟姊妹中,對他更是寄以最大厚望,自然壓力也不小。乖寶寶的他一直都很順從,極少令人操心,對父母也是言聽計從,平日見了外人也總是溫文有禮。只是,沒人會想到,他成年後做了一件一反常態的事……

男主角大學畢業工作後不久,某天回家便向父母宣佈自己要結婚了,結婚原本是值得高興的事,可是父母卻一直沒有聽聞兒子正在結交女朋友,怎會突然便要結婚,原來男主角結婚對象比自己大了十多歲,是年齡差距頗大的老妻少夫,為怕家人反對故一直保密,如今要結婚了,保守的父母一如他的設想當然不同意,結果鬧得幾乎家變。當時男主角跟父母講了一句話:「我一直做你們心中的乖乖仔,這一次我要按我自己的意願行事。」

後來,父母基於不想失去兒子,終究還是同意讓他結婚了。大家猜猜結局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結局是……不到三年,王子和他的公主離婚了,當事人一度意志消沉暴瘦十多公斤,令工作發展也大受影響。 這個故事說明就算起跑快且好的人,也會受到人生際遇的撥弄,父母在子女身上若施加過大壓力,爆發的反抗行為也許會超乎父母想像。人生路始終屬於小朋友自己,父母的責任是扶持,而不是將他們完全塑造成自己理想的模樣,因為家長沒有權利替孩子的快樂發言。

贏在起跑點

終點幸福才重要

有人可能會質疑:「如果小朋友覺得學習使自己的人生充實而快樂,那就沒問題了啊!」此話乍看起來似乎有點道理,但想深一層,在孩子還未滿月就開始進行字卡教學,定時定候在眼前晃過閃卡,希望小朋友盡快認字、識數;未上幼稚園,便被各種無興趣可言的「興趣班」所包圍;小學以後又要天天與補習班為伍……在這種教育方式的培養下,小朋友的壓力難道不比快樂多?

不可否認,學業出色的驕傲自豪感確實會為小朋友帶來一時的快感。這種感覺筆者小時候也曾領教過,以前母親管得嚴,童年記憶裡的大部分時間都被迫花在學業上(可能我不是資優生,所以必須「笨鳥先飛早入林」),努力的代價就是為了入讀母親心目中的學校,這一度帶來了不少榮譽感,但那種快樂卻極之短暫。而且,那時學的東西(特別是數學練習),對現在的人生作用不大。不過,卻使童年一直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而且那時跟母親的關係一直都不好。

壓力就像拍球,打得越大力,反彈也會越大。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便甚麼都不懂。現代的小朋友生活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年代,普遍被呵護得很好,這無形中使他們承受壓力的能力也較以前的孩子弱。壓力長期受到壓抑,一次性爆發的話,後果可能令家長追悔莫及。

父母不應迷信「贏在起跑點」,培育也不能將所有的心力完全集中在智育培養,運動發展、抗逆能力、人際交往……缺一不可,讓健康、積極、樂觀一路陪伴孩子成長,那樣瀟灑地抵達人生終點才是真正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