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挑食問題

新年時節,大家都會飲食過度,小朋友也常會在年節過後出現食欲不佳的情況,因此想跟家長們談談挑食和偏食問題。現代物質生活富裕,小朋友揀飲擇食也成爲普遍性現象,由於幼兒身體正在成長,飲食不均對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都極為不利,故此家長一般都比較重視,然而往往愈緊張愈事與願違,挑食或偏食問題一直無法徹底解決。

理解偏食

不知大家可曾聽過一個「冷笑話」,話說小朋友質疑家長不挑食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因爲「自己不愛吃的東西就不買」。仔細思量一下,此話並非全無道理,難道成年人就不存在挑食問題嗎?一定還是會有的,只是我們明白健康的重要性,故此會主動調節飲食習慣,可是小朋友們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不過,如果我們用比較科學的方法,譬如說故事、參觀食品工廠,透過教育短片等途徑,讓小朋友明白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及危害,那麽在面對不喜愛的食物時,抗拒性自然大大減低。家長假如能首先站在對等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對他們飲食存在偏好就能更寬容,解決問題時也會採取更柔性的處理手法。

挑食假象

小朋友拒絕某些食物,有時也並不一定是在挑食,而是因吞咽功能尚未發育完全,過硬的食物梗在他們的喉嚨中造成不適或嘔吐,也可能非常不喜歡某些特定食物的氣味(這一點成年人也會有類似感受),於是形成挑食的假象。舉例來說,許多幼兒都不愛吃蔬菜,那是由於蔬菜纖維過長以及較難咀嚼和吞嚥,肉類也會有不易咬碎的問題;又譬如,家長準備的菜式變化少,食物沒有色香味俱全,因此難以引起幼兒食欲,才會使他們產生拒食情緒。其實莫説小孩子,大人們對於一成不變的食物,也會下意識覺得不好吃。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某些食物本身並不難吃,但幼兒基於對食物觀感或濃烈氣味存在心理抗拒,比如動物內臟、魚頭等,許多孩子出於聯想,會覺得這些食物特別噁心,因此不願嘗試。假若家長爲了健康的考量,硬是逼迫孩子進食,那麼反而會更加强化他們的逆反心理,對那些食物形成神經性厭食。

家庭影響

家長是小朋友最親近的人,幼兒愛吃和不愛吃甚麼,通常都會深受照顧者的影響,因此父母的挑食行為往往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飲食習慣,家長若對食物也有不均衡的偏好,例如菜餚比例總是多肉少菜,偏好高脂肪、高熱量的油炸重鹽食物等,小朋友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受到「感染」,形成相似的飲食偏好。再加上許多家庭都會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小朋友的專注力都跑到電視上了,根本沒有仔細品嘗飯菜的滋味,如此一來,既影響腸胃消化和營養吸收,也會間接導致胃口不佳,結果令他們顯得對飲食分外挑剔。所以,家長在培養小朋友均衡健康飲食習慣的同時,必須以身作則,否則糾正偏食問題不可能得到徹底改善。

零食惹禍

有些幼兒吃飯時總會拖拖拉拉,不肯好好進食,推敲緣由,其實也是成人一手造成。比如說,零食進食太多,對腸胃造成負擔或不適,正餐進食時自然會這個不愛、那個也嫌,結果拖到最後,成人失去了耐性,放棄等待他們慢慢拖下去;而飯後一段時間,又擔心他們正餐沒吃飽,於是又放任他們進食愛吃的餅乾、薯片、朱古力、雪糕之類的不健康零食,惡性循環下,零食反而比正餐吃得更多。零食多屬重口味的東西,久而久之對口味清淡的飯菜更是不感興趣,結果吃飯時便只挑重口味的菜餚,這樣一來,怎會不揀飲擇食呢?家長不能為了愛護孩子,便毫無原則地遷就他們不良的飲食喜好,否則無形中也會強化他們對某些食物的排斥心理,家長縱容正是造成小朋友揀飲擇食的主因之一。正常情形下,小朋友感到饑餓的話,自然會好好吃飯,因此不必常常擔心他們會吃不飽,真正餓了才會吃得更香。俗話說:「餓了糠也甜,飽了肉也嫌。」有時讓小朋友感受一下饑飢腸轆轆的滋味也未嘗不是好事。

透視挑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