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玩具幼兒不宜

如今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電子產品對人類的生活帶來無比的衝擊,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習慣和日常作息,甚至連教育模式也無可避免地遭受洗禮,以電子產品代替安撫奶嘴的景象隨處可見,但這是好現象嗎?時代進步毋容置疑,可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在科技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是不是就該囫圇吞棗般地接受改變,被動地受掣於科技呢?特別是電子玩具和教育產品方面的功能性,我們是否該在採用前先打上一個問號呢?

勿買響鬧閃光玩具

幼兒的耳朵靈敏度很高,比成年人敏感得多,過高的聲浪和聲音頻率都會破壞他們的聽覺。有些電子玩具車不停哇啦哇啦吵,可是現實中的車輛卻並不是那樣不斷叭叭響,也不會一直不停地閃爍光芒,因此除了玩具救護車、消防車、警車或雪糕車之外,其他會發出鳴叫聲的玩具車都是不合理的設計,不符合真實情況,會給幼兒帶來不正確的訊息。當小朋友長大以後,若發現真實世界與以往的遊戲世界不一樣,需要花很多時間刪除已經進入潛意識的錯誤訊息,過程並不容易。由於大人當初沒有給予正確觀念,他們可能會萌生被欺騙感,從而產生迷惘、質疑、不信任,這些可能植入潛意識的負面心理影響不容小覷。

至於玩具不斷發出閃爍光芒,除了影響幼兒發育中的視覺,對幼兒而言也過分刺激,會令他們情緒過度高漲,精神處於亢奮狀態。情緒過於興奮在睡前不利安眠,平日則對靜態事物——例如閱讀、學習等提不起興趣,因為靜態事物不及高度感官刺激的事物——例如電動遊戲等吸引力強,因此便會感到若有所失,提不起勁來。

選購玩具應該避免響鬧玩具,過度的感官刺激不但對幼兒沒有好處,還會有損幼兒的聽力和視覺,實在得不償失。挑玩具應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考量利弊,好玩、有趣、益智的才值得買,否則「買錯玩具教錯仔」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電子玩具過於抽象

對幼兒來說,無論哪種電子產品都不是理想的玩具,因為電子只存在於大氣之中,看不見也摸不著,對幼兒來講電子驅動的概念過於抽象,不能在玩耍過程中透過玩具得益,故此不是理想的初階敎具。選玩具給幼兒並非愈精美愈有益,除了球和積木外,基本上絕大部分的玩具都不必要,只要家長肯花點心思,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具有同樣學習功能的替代品,如果讓小朋友一起參與製作,他們可能會更加愛不釋手呢。

玩具的目的是教育,然而敎育的真諦在於生活。小朋友和成年人的需要不一樣,他們在擁有學術技能之前,最需要的是自理能力,並非興趣班上得愈多愈好。學習不能本末倒置,否則在接下來的成長過程中便可能出現「中途短路」或「死機」的可能。這個道理就像電腦按某種順序編寫程式,運行軟件過程中,如果某個程序設置被忽然跳了過去,那麼程式便無法順利執行,這種情形若出現在幼兒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大腦也會發生難以運行某些程序的現象,而且當需要追索問題源頭時,還很難找出因由。

挑選玩具六大原則

父母們挑選玩具時,不妨秉持以下幾個原則,相信更能在培育和避免錯誤之間找到平衡點。

  1. 眼睛看不見的學習能力——大腦的發育、大小肌肉的發展、學習能力和主動自發性等,在幼年時比學術知識更重要。一個沒有生存技能(自理行為)的孩子,可能會在成績以外延伸出更大的生活問題。
  2. 所有玩具設計要以小朋友的角度為出發點,培養創意思維,玩具不應該只是消磨無聊時光的東西。
  3. 實物和立體的敎具比平面的敎材對幼兒學習更有利,前者能建構抽象知識的基礎,例如實木積木能建構小朋友力學、物理學的基本概念。
  4. 給幼兒的最佳敎學環境是「已經準備好的環境」——適合孩子的學習環境。網上的世界絕非家長所能控制,小朋友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所以網上絕不是「已經準備好的環境」,網上教育遊戲也不能作為玩具。
  5. 幼兒通常會在嘗試和失敗中建立下一次的成功經驗,而且每次失敗應該附帶一定後果,「失敗乃成功之母」就是這個意思,經過了這樣的歷練,他們最終才會達至成功,故此玩具若能具備自我修正功能才是好玩具,例如套疊玩具。
  6. 電腦的進步日新月異,淘汰舊有知識的速度也愈來愈快,幼兒就算學會目前的電腦知識,將來也可能派不上用場,倒不如待他們年紀稍長再學也不遲。

選購玩具時,我們必需學習過濾產品推銷的說詞可有誇大不實的成分,不能人云亦云,否則便容易墮入被人誤導的陷阱,透過了解幼兒教育,加上細心分析,便能在教育路上少繞彎路。幼兒敎育這條路漫長且不容有失,只要家長願意稍稍停下急速生活的步調,靜下心來感受孩子的需要,你一定能知道甚麼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