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學業差距分水嶺

孩子們的快樂暑假已經過了逾半,在放假的日子,小朋友們是真的放鬆身心、充足電力,還是繼續在為來年的學業奮鬥——上著學術興趣班呢?很久以前看過一篇報導,指美國一位權威教育心理學教授研究發現,學童的成績普遍會在暑假後倒退一至三個月,即「暑假學習流失(Summer Learning Loss)」現象,而且年級越高倒退表現越明顯,果真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何平衡安排子女學習和娛樂生活,讓他們暑假過得充實有趣又不至懶散,絕對是大挑戰。

放假作息不能散漫

暑假的目的,是爲學童一整年的緊張學習生活留白,悠長假期也跟平常上學的日子一般天天苦學,似乎就失去了暑假的真正意義;緊綳的弦需要適度鬆弛,適當的休息才能走得更遠,新學年才有更充沛的精力再上層樓。可是,放假卻不代表生活規律可以打亂,過度散漫對小朋友沒有好處,「暑假學習流失」正是源於散漫的精神狀態。

暑假期間,小朋友最常出現的狀況便是晚睡晚起,由於不用早起上學,所以家長對於睡眠時間的約束,不會規管得像平時那麼嚴,結果很容易就養成了不正常的睡眠習慣。人類普遍存在惰性,勤奮到懶散容易,反之則困難得多,大人小孩都不例外。於是,長假令小朋友精神放鬆之餘,連學習能力也隨之下降。不想這樣?放假期間,規律的作息時間和生活安排都不能亂,別讓小朋友撒撒嬌就拖延得逞。筆者的兒子暑假也不愛早睡,對於遲睡總愛討價還價,我便告訴他:「有些事情不能因放假而更改,例如太陽伯伯若是『任性地睡到自然醒』,那世界豈不大亂套?」

成績差距多達兩年

根據牛津大學的統計,撇除家庭收入的客觀背景(經濟條件較佳的家庭一般會更重視子女學業,經濟情況較差的家長需要將更多精神投入在生計上)之外,英國小孩也同樣存在不同程度的「暑假學習流失」問題,而這些流失的學習内容,需要在次年開學後花上一至兩個才能彌補回來,如果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針對「暑期倒退」作出相應的預防措施,那麼到了六年級,因而產生的學業水準差距可多達兩年以上。這個估算可謂相當驚人!按照年級越高暑假倒退率越多來推算,進入大學前的每一個暑假怎麼度過,是足以令一個孩子的學業表現與他人出現差距的關鍵性因素。

那麼,是不是為了預防「暑假學習流失」,就應將暑假學習時間表安排得滴水不漏呢?矯枉過正並不高明,找出最實際的解決方法才是上算。原來,暑假令學習成績倒退的主要原因,是大腦運用在長假期間驟減,只要保持刺激大腦學習的頻繁度,學習能力就不會大幅倒退。閲讀就是其中一個令大腦保持在學習狀態的好方法,因此研究「暑假學習流失」現象的學者建議,若能在暑假每天堅持半小時,共閲讀十二本書籍或以上,便能大致抵消學習倒退的情況。

暑假學習流失

兼顧閲讀數理體能

閲讀是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任何時候閲讀都是有益的事情,暑假期間多鼓勵孩子逛書店、去圖書館,那麼腦部的學習能力就能一直保持在啓動狀態。不過,在「暑假學習流失」的研究中也同時發現,由於放假時運用語文的機會較多,數學、科學等理科則較少應用,因此退步的速度要比語文更大,所以需要針對性溫故知新。

暑假可由家長靈活安排,建議讓孩子跳出平日操練數學習題的框框,將數學化作邏輯思維,好比玩積木、撲克牌、七巧板、立體拼圖、下棋等,加強分析推理和創造思考的腦力激蕩;又如親子露營時,讓孩子們規劃行程:尋找地點、合適交通工具、撰寫露營筆記、用相機記錄對大自然的觀察等,過程中細心求知的精神,是培養數學腦袋必不可缺的基本要素。

此外,大家還不能忽略了運動的重要性,平日功課繁重,小朋友可以運動的時間肯定不多,暑假則是補足運動量的好時機。他們學習吸收新事物,須靠集中力、記憶力和持續力來支持學習表現,這三種功能要長時間發揮效用,則需要肌肉和體力的配合,也就是說一旦肌肉沒有了氣力,腦子也隨之不能有效運作,體力不支就沒法好好學習。腦部的機能依賴佈滿在肌肉裡的筋紡錘對中樞神經提供反饋,肌肉力量不足時則不能清晰將訊號送抵大腦皮層,而運動能加強肌肉強度,體力好了學習能力自然隨之增强。